让老卢湾难忘的上海砂锅饭店要搬了-将搬迁到马当路,新店的砂锅品类或达五六十种

位于建国东路顺昌路路口的上海砂锅饭店是一家国营老店,经营着上海味道的本帮菜肴,并以砂锅为主要特色。对于许多居住在老卢湾的市民来说,此地的特色砂锅已经成为他们最温暖的回忆,随着老店搬迁时间节点的临近,在新店装修完成之后,砂锅饭店将搬迁到马当路。

本期新闻晨报·周到《上海会客厅》节目走进上海砂锅饭店,探访这家即将搬迁新址的老店,同时采访店员、老食客以及文化界人士,听听他们各自与砂锅饭店的故事。

|很多附近居民的“第二食堂”

对于住在顺昌路附近的老卢湾居民而言,尤其是一些上了年纪的老食客,很多人都经常来砂锅饭店,这里已成为这些居民的“第二食堂”。

记者在店里遇到市民洪先生和妻子,两位老人带了锅和饭盒到店打包美食。洪先生说,这些菜一共花了466元,这里面除了自家点的,还包括了给儿子一家人在内的小菜和砂锅。记者看了一下菜单,包括6道热菜、2份砂锅和2份点心,其中,酱爆猪肝和上海粗炒面点了2份,砂锅点了2份,洪先生和儿子两家人家各1份。

今年77岁的市民陆先生也是砂锅饭店的老食客,他当天来店也是准备给家人打包带走的。记者看了陆先生的菜单,一共212元,包括酸辣汤、油爆虾、本帮熏鱼和2份椒盐排条。陆先生告诉记者,油爆虾是老伴每天早上吃早饭时吃的,放在冰箱里冷藏保存可以吃上两三天。

今年70岁的叶阿姨正与老伴在津津有味品尝香菇面筋煲和响油鳝丝。叶阿姨说,她就出生在建国东路附近,在这里居住了近70年,砂锅饭店是她和家人从小吃到老的一家店,在此地可以说是别无第二家。虽然去年搬迁到了松江新家,但每次只要来市中心办事,叶阿姨总会到砂锅饭店坐一坐,尝一尝这老味道。

店员章阿姨在砂锅饭店工作十五六年了,她与这些老食客已经非常熟悉,俨然是认识多年的老友。章阿姨熟练地为顾客打包,时不时向厨房里忙碌的大师傅交代顾客的各种要求细节。章阿姨说:“店里的员工主要是‘老上海’,阿姨爷叔比较多,而来吃饭的都是老客人。有的老客人把这里当食堂一样,一个星期要来一次。”

|砂锅一经推出就广受好评

那么,如今脍炙人口的上海砂锅饭店,最初叫什么名字呢?

据业内人士介绍,在上世纪40年代,砂锅饭店的前身是一家叫春意老正兴的饭馆,到了上世纪60年代,随着商业网点调整,改名为大庆饭店,1985年,改名为砂锅饭店,并沿用至今。当时饭店营业面积仅160平方米,上世纪90年代,饭店将三楼的居民住房也增加进来,并扩展到现在的规模,营业面积达到270平方米。

记者发现三楼的餐厅包房古色古香,很有江南特色,墙上挂着一幅装裱好的书法作品,透过窗可以看到建国东路。从三楼包房走下去,发现楼梯走起来让人“抖霍”(沪语:形容做事情小心翼翼),估计市中心有这样楼梯的老店,数量已经不多了。

在上世纪80年代,当时砂锅饭店考虑要做出一些特色,就设计了砂锅的菜肴新品种,没想到一经推出受到市民欢迎。迄今为止,砂锅这个主力品种已经坚持三十多年了。据业内人士透露,砂锅的十六字特色是“原汁原味,滚烫酥软,溢香舒心,滋补养生”,顾客点的比较多的是砂锅大鱼头和砂锅小白蹄,春节前夕推出的什锦砂锅也很受欢迎。

|希望搬迁后继续保持原有特色

砂锅饭店与文化人也颇有渊源。因为上海美术专科学校(中国现代第一所美术学校)和“漫画会”(中国第一个漫画团体组织)的旧址就在附近,其中上海美术专科学校旧址是在顺昌路,“漫画会”旧址是在黄陂南路(有弄堂可以进入),因此常常有文化界和美食界人士来砂锅饭店就餐,也就此这家老店结缘。

砂锅饭店内的美食,是著名国画大师、上海画家戴敦邦先生一家温暖的回忆。据采访过戴敦邦的旅游时报副总编王路介绍,戴先生和夫人以前住在砂锅饭店附近的老式里弄里,两人常常在路过饭店时,坐下来吃一碗阳春面。当时一碗阳春面是8分钱,两碗面让画家和夫人吃得心满意足。

上世纪80年代,生活逐渐宽松了不少。有时客人来家里拜访,戴先生就嘱咐儿子戴红倩拿着锅,到砂锅饭店装几道炒菜带回来。最常点的是鱼香肉丝、酱爆肉丁这些小菜,和朋友们吃得不亦乐乎。戴先生就用砂锅饭店的“外卖”招待过诗人芦芒、画家赖少其等人。

2022年11月记者来店采访时,当时的计划是在当年年底之前搬迁。不过,最近记者再次来店时,发现由于新店还在进行内部施工和装修,老店还在继续等待搬迁中。

看到店里进进出出的老食客,记者倒是希望这家老店能再多开一段时间,让更多的市民能来重温老味道。据悉,在保留目前的特色砂锅品种基础上,以后新店的砂锅品类可能会达到五六十种。

在上海作家、美食家沈嘉禄的记忆当中:“很多年前,风雪交加的夜晚,砂锅饭店里灯火通明,热气腾腾,对太平桥地区的老百姓,尤其是下班回家的工人师傅来说,是温暖的港湾。砂锅饭店的菜肴,热汤热水,价廉物美,大白蹄、粉皮大鱼头、粉皮鱼头汤卷、大肠线粉、猪肝菠菜、三鲜汤、走油肉大白菜、辣酱豆腐……都是老百姓消费得起的美味。”

沈嘉禄向新闻晨报·周到提供了多张砂锅饭店的经典本帮菜图片,分别是:砂锅大白蹄、糟四样、毛蟹蒸咸肉、本帮砂锅大鱼头。据他介绍,酱爆猪肝腰花这道本帮菜在其他饭店里已经很难吃到了。

对于即将搬迁新址,沈嘉禄希望砂锅饭店老店新开后继续保持原有特色:砂锅是炊具,是餐具,更是一种中华美食文化的图腾。砂锅的“初心”永远是滚烫的,鲜美的、半满的,与人民群众保持亲密的关系。

晨报记者 严峻嵘

来源:新闻晨报       作者:严峻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