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住松江区荣盛名邸的叶子为“感恩邻里·致敬自己”活动发来了一幅截图,那是她2022年岁末有感而发的一个年度汉字“邻”。她写道:毗邻而居,是2022年最温暖的词汇。这一年,因为邻居,我们解决了“吃”的短缺;因为邻居,我们消除了核酸的不安;因为邻居,我们困而不孤;因为可以助人,让自我价值得以提升。
叶子说,今年封控期间,我一个人住,吃倒还好,但我当时刚查出来甲亢,每个月都要到医院去例行检查,离家最近的医院都有五六公里,当时的公交车全部停开,我不知道该怎么去医院了。我们的楼组长莉莉知道了之后,反映非常直接:“这有啥啦?我助动车开你去呀。”她讲得非常自然,我却相当感动,这是在封控阶段,外面都很危险,医院更是一等一的危险,而莉莉却没有丝毫犹豫。她讲起来没啥,而这个“没啥”背后却藏着很多内涵,这份情足以让我记一辈子。
莉莉是叶子所在的居民楼组长,60多岁的新疆返沪女性,她热情、爱笑。封控期间,莉莉每天带着她的宝贝外孙,从14楼到1楼,给每户派发抗原,然后招呼大家在群里上传自检结果。每次做核酸,莉莉和她的外孙就一大一小两个“蓝精灵”站在楼门口让邻居先走,然后他俩断后,成为我们这栋楼与其他楼的屏障。
楼组长莉莉和她的小外孙当志者为邻里服务
7楼小赵是小区防疫志愿者,很典型的上海女子,干练、严谨、果敢。有一段日子邻居们认为频繁而不合理的采样流程有“创造条件传播”之虞。于是小赵向居委会建议新的采样动线和组织流程,甚至提出以她一人进入“阳区”服务,换楼里“阴区”减少核酸频次。《孤勇者》里唱“爱你破烂的衣裳,却敢堵命运的枪”,叶子觉得唱的就是小赵。
楼里还有3位防疫志愿者,13楼的王妍和7楼、8楼的两位妹妹,都是女性且低调,都曾身套大白战袍为居民服务。
志愿者王妍(中)一家
王妍女儿画的“邻”主题手绘
13楼的志愿者王妍说,原本我们楼里的邻居之间并不特别熟悉,大家只是点头打个招呼而已。上海封控期间,让我们楼里的每位居民人生有了不期而遇的温暖。有人帮着送菜,有人为大家取快递并消杀,有人分享物品给邻居,我和邻居妹妹们也加入了志愿者行列,有位邻居大叔年纪大了,还主动修楼梯口的大门,还帮电梯里贴膜。“邻睦风亦暖,家和人自康”。行要好伴,住要好邻,感谢我的“宝藏邻居们”日复一日的关爱。
叶子所在楼里的男人,虽然没有穿大白战袍,但是却主动成为了楼长的“护法”,每一次分发物资,都是他们开着车和楼长一起扛回全楼28户人家的补给,还帮本楼居民每天从小区门口取回快递。
荣盛名邸的志愿者们都穿着孩子们手绘的大白服
“抢菜”的那段时间,没有小辈同住的老人真的很难,于是楼里的年轻人主动扮演了“抢菜先锋”,7楼和10楼的邻居每次一抢就是好几份,然后分给无力“抢菜”的邻居。小区群里但凡有团购资源,又是他们第一时间传递信息,列表统计,代为购买。
叶子因为甲亢,每天必须吃2枚鸡蛋,当她家里鸡蛋见底时,便在楼群里吐了个槽,稍顷,门被敲响了,301的邻居拿来足足20多枚土鸡蛋!
大白服手绘作者:陈梓璐和她的小伙伴
感念于此,叶子也觉得应该为邻居做点什么。正巧她在近郊有政府许可的保供农场资源。于是2022年4月底,她从枫泾的有机农场为全楼采办了各种蔬菜、鱼。农场知道楼里有老人、孩子的家庭过半,还每家送了一个有机大木瓜。在当时上海人被土豆、葫芦卜、卷心菜包围的日子,叶子他们楼里收到了青菜、芹菜、菠菜、韭菜、番茄、莴笋、竹笋,甚至还有本地蚕豆及有机大鲫鱼,真的有一种过年的幸福感。
11楼的邻居张芬之前从未做过“团长”,因为家里开超市,就想为邻居办点事。可是第一次开团,品种又太多,于是他们全家上阵,一个个忙得“汗流浃背”。在这样的纷乱中,张芬家的男主人一句“我们楼的人都不用出来,我带回来”,让人生出一种“朝中有人”的笃定感。
电梯和楼道里已经贴上了邻里祝福的春联
封控期间,上海的“团长”是神一样的存在,叶子和张芬属于“非主流团长”,所谓“非主流”,就是零差价。
2022年邻居相互纾困、解难,每个人都以最朴实的举动告诉相邻者——“我是你的支点”。101室的邻居为支持大家参加本次“感恩邻居·致敬自己”活动,悄悄向龙华寺的师傅求了福字,希望给大家带来一份安宁和康乐。
叶子说,我觉得这一年的经历刻骨铭心,非常非常感谢所有的邻居,还要为自己翘大拇指,这么难的日子就这么淡然的过来了,而且活得还不错,我觉得每一个上海人都应该为自己鼓掌。
邻居为本次活动悄悄从龙华寺求来的“福”字和“邻”字
“感恩邻里·致敬自己”创意春联家门艺术展,活动正在火热进行中,您可以点击https://jinshuju.net/f/Y9uxUY ,了解活动细则,参与互动。
来源:周到上海 作者:詹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