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象博物馆今起恢复开放,@老友们!逛完“书院”不妨去百年观象台现场看看

近日,新年“上新”的徐家汇书院成名副其实的海派文化新地标,吸引了众多的市民朋友。但实际上,地处徐家汇源景区,除了纸上阅读的选择,周边的人文地理风貌和故事同样值得细细品味和探索。

与徐家汇书院为邻,在二楼阅读区景观位就可以看到的徐家汇观象台在2022年底临时闭馆后,于1月10日起向公众恢复开放。这栋文艺复兴风格的三层砖木结构小楼,位于蒲西路166号,如今是一座集人文记忆与科学精神于一体的宝藏博物馆——上海气象博物馆。

据悉,上海气象博物馆前身为徐家汇观象台,成立于1872年,是中国唯一的百年气候站。旧台在肇家浜畔,平屋数间,十分简陋,后逐渐发展,于1899年在徐光启墓东首辟地建起新台,于1901年建成。

该建筑外立面为灰色清水砖墙、圆拱券窗,窗框和窗下装饰采用红砖,局部墙身带有齿形饰,部分窗框由红砖砌筑隅石状。平台及室外楼梯采用古典式宝瓶状栏杆。

1872年,法国传教士在徐家汇成立观象台,12月开始气象观测,自此徐家汇观象台开始了连续150年的气象观测。1879年,运用单站气象要素分析,首次较准确地作出台风预报,揭开上海天气预报的序幕。1895年,这里绘制出了中国首张东亚地面天气图。

作为国际知名的观测台,19世纪末,其联络网络已经北及西伯利亚,南至马尼拉,东到日本,西至印度半岛,并向中国沿海各地气象台及航海船舶发布气象消息,是当时报告航海船舶气象的中心,被誉为“远东第一气象台”。

从1872年成立至今的150多年里,上海这座城市的阴晴冷暖都在这里留下了气象观测的记录,这里的每个细节都镌刻着岁月的痕迹,见证了上海近现代气象科学的漫长历程。

从纸上阅读,到走进历史现场的阅读体验,听科学故事、感受近在咫尺的中西文化交汇,如此有内涵的一座文博场馆,老友们,赶紧去“上海气象博物馆”微信公众号预约参观吧!

来源:周到上海       作者:张文菁(通讯员) 牛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