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顶上方挂着成排的香肠、鳗鲞、腊肉、腊鸭……当新闻晨报·周到记者看到这一派红火的景象,这才放下心,号称上海“最有年味”的东江阴街菜场还在。
去年下半年,随着东江阴街旧改的推进,有媒体报道了东江阴街菜场即将拆迁的消息,一时间,不少市民都在提前“告别”这家菜场。
1月6日,当记者再次来到菜场采访时,一名卖海鲜的摊主说,拆迁的消息有误,东江阴街菜场至少近两年是不会拆的,“当时新闻报道出来后,很多人来问我菜场是不是要拆了,其实不是的。”另外一名卖肉的摊主同样表示,菜场不会拆的,目前一切正常。
临近年关,东江阴街菜场年味十足,不少曾经住在这附近,但已经搬迁的市民专程赶回来,找到自己熟悉的摊位和摊主,延续那份记忆中的味道。
从奉贤特意赶来买鳗鲞
市民周阿姨曾经住在董家渡路,后来搬迁到奉贤,昨天一大早,她特意坐地铁赶来东江阴街菜场,为的就是订购一条过年吃的鳗鲞,“这是老菜场,我们都认识他(摊主),每年都来这里买的,这是上海人的年货,年年有‘鱼’嘛。”
周阿姨说的摊主就是正在清理鱼的李师傅,他和妻子在东江阴街菜场经营一个海鲜摊位,每年冬至后,便开始制作、售卖鱼鲞。“以前在董家渡路菜场,后来搬到这里,好多年了,我18岁就到上海了。”李师傅告诉记者,每逢年前都有老顾客来订购鳗鲞,因为风干需要时间,所以都要提前一两周。比如周阿姨买的这条鱼,在处理、腌制后,要风干一周的时间才能来取。
虽然李师傅说得轻松,但鳗鲞的制作还是相当考究的——要先把鱼刷洗干净,去除表面的粘液,擦去水分;切鱼时由尾部起沿着脊骨一直切到头部,然后清理内脏、鳃片,脊骨内侧的凝血等;处理好之后才开始腌制,喷洒白酒除腥,再抹上粗粒盐和精盐;最后用竹片撑开鱼身,悬挂起来,接下来的就交给风和时间……
李师傅告诉记者,可以整条订购,也可以买切好块的,现在正宗青鳗干要卖80元一斤。
买回家的鳗鲞怎么吃?周阿姨说:“很简单的,洗干净清蒸就好,放点料酒、生姜,吃不完的冰箱冷冻保存。”
菜场里年味十足
听着记者跟摊主的谈话,一名来买菜的上海爷叔也加入了对话。
“上海年味嘛,鳗鲞、大目鱼、酱油肉、还有塌菜……”
“塌菜是什么”听到这个提问,爷叔干脆带着记者去蔬菜摊位找了起来,“这就是塌菜”,爷叔指着塌菜说,过年要吃塌菜炒冬笋,寓意“塔塔铺”,可以理解为好得扑出来了,象征着满足、充足。
记者查询资料得知,塌菜是白菜的一个变种,叶色浓绿、肥嫩,因塌地生长而得名。
一般做法是塌菜炒冬笋,因塌菜也叫“塌棵菜”,发音近似“脱苦菜”,冬笋则有“节节高”的好彩头,所以这道吉祥菜是上海人过年不可或缺的。
除了爷叔阿姨们推荐的年菜,这个菜场里还有一样食物存在感特别高——香肠。
放眼望去,各个肉摊上方都挂着色泽诱人、肥瘦相间的香肠,等着顾客把它们带回家。
一名肉铺摊主潘老板告诉记者,年前很多客人会来定制香肠,顾客先选择买哪种肉,根据喜好定制香肠的肥瘦程度及口味。一般来说,制作香肠会用猪前腿或者猪后腿的肉,口味则有原味、五香和麻辣等。
“肉现在是16元一斤,再加上3元的加工费,做好可以拿回家自己风干,也可以放在这里风干。”潘老板说,香肠风干的过程一般要十多天。
菜场里,不管是香肠还是鳗鲞,或者腊鸭、腊肉……这些食物似乎正抓紧着每分每秒的时间不断“进化”,待到过年时,呈上餐桌那一口年味。
晨报记者 杨婷婷
来源:新闻晨报 作者:杨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