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画漫画的麻醉医生:漫画也是一种抗疫良方

曹钟强是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的麻醉科医生。他的医学科普漫画,医疗界都很熟悉。

“日出月入,与病毒抗争;风起雨落,与病魔对垒。”怀着这样的态度,曹钟强医生业余用漫画记录抗疫岁月,发布在个人同名微信公众号上,还出版了《曹钟强医生抗疫情漫画集》。

最近,有心的读者发现,曹钟强的微信公众号又更新了。这个冬天,三甲医院医生、护士如何前赴后继抗疫?曹医生用漫画的形式将医院里的“作战”画面陆续定格。他说:“漫画的主要功能是幽默,趣味,寓教于乐,我努力再次把严谨的医学防疫知识,科学的抗疫经验用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喜闻乐见的方法表现在抗疫漫画之中。”

作为一位战斗在临床一线的医生,工作本就忙碌,他又是如何拿起漫画笔,去创作这一抗疫良方的?12月28日,晨报记者采访了曹钟强医生,以下是他的自述。

2020年疫情施虐,全球爆发流行新冠肺炎,那时,我曾经用一百多幅漫画去记录各地医护人员如何舍小家为大家,不畏艰辛,逆行而上,乐于奉献。中国国际文化出版社以“漫画记录抗疫情岁月”为主题词出版了《曹钟强医生抗疫情漫画集》,受到许多读者的好评,大大激励我有信心继续用漫画这贴抗疫良方,投入已经持续三年的抗疫持久战,可谓是“日出月入杏林中,风起雨落医人行。”

如今,各地疫情再次严峻。虽然各大媒体和平台发布了许多有关抗疫的漫画,精彩纷呈,但如果再渗透些医学专业思考,临床经验提示,甚至一些对目前抗疫方向的探索,那这贴良方在抗疫情过程中疗效一定会更确切。基于此,我又拿起漫画笔去创作起抗疫漫画。

比如,漫画《“阳”光明媚抗疫记》来纪实疫情蔓延这段时间,医护人员依然坚守岗位,恪尽职责,从各个环节投入防疫的场景。

在马路上,他们宣传防疫知识,科普防疫措施。在医院里,他们及时诊治患者,减轻病人痛苦。在工作中,有的同事累到了,阳了,仍然乐于奉献,轻伤不下火线。但是,温情常在,友情长存,“未阳”、“阳康”、“阳过”的同事会让“在阳”的同事尽可能休息,自己勇挑重担。回到家里,家人感染了,“阳了”,再悉心照料家人,亲情永恒。

各地近来疫情严峻,不少人因此被感染,出现或重或轻的症状,比如,发热、咳嗽、咽喉疼痛。抗击新冠,除了在医院诊治外,绝大多数患者是在家里与病魔斗争。

如何在家里与病毒抗争时争取更好疗效?漫画《家庭抗疫四重奏》传达的理念是,多管齐下,采用“抗疫四重奏”,可以帮助病人尽早康复,即“对症抗疫、心理抗疫、营养抗疫、静养抗疫”,从生理、心理上去攻克病理上的病害。

再比如漫画《新冠世界杯》以不久前刚结束的世界杯足球赛为喻,来鼓励全民抗疫,树立大众信心。有道是双方对垒勇者胜,两边交战智者取。经过医护人员前赴后继的不懈努力,经过民众防疫知识的普及和深入,第一波疫情在冬至前后渐渐处于颓势,虽然还有几番反扑,但只要众志成城,经过元旦、春节,大家一定能共克时艰,取得决赛的最终胜利。 

漫画是一个艺术手段。在我看来,它可以表达作者对社会深层次的思考,尤其医学漫画更能表达一个医务工作者对目前临床工作的态度和思考,甚至是探索。接种疫苗自然是抗击疫情最有效的途径,但是,在临床上也的确存在一部分人是不会感染某种病毒的,说明自然界或许有天然的疫苗存在,只是暂时还没有发现。

于是,我又创作了漫画《借鉴牛痘新思路》,从英国医生詹纳发现牛痘的故事说起。

那年,詹纳所在地区的奶场女工和农民当中有一种公认的说法:牛痘是牛患的一种轻度病,但也可以传染给人,人若传染上牛痘,就不会得天花病。1796年5月,詹纳用从一个奶场女工手上的牛痘脓胞中取出来的物质给一个八岁的男孩接种。果然,这孩子患了牛痘,但很快恢复。詹纳又给他接种天花痘,不出所料,孩子没有出现天花病症。

借鉴这个思路,我认为,自然界应该会有自然免疫新冠的疫苗,有的群体就是不会被新冠病毒感染。如果从他们身上的免疫机制去探索,不失为一个良好的抗疫新思路、新途径。

诚然,防治新冠病毒感染等传染病,还需要医疗防疫两条腿起飞,即精准和快速。于是,就有了漫画《传染病防治双保险》

在我看来,创作抗疫情漫画的另一个心得,就是让临床医生跳出惯有的临床思维,更加全面地思考这场战役,甚至去反思抗疫情过程中的得与失。此举对于临床医生而言,有百益无一害。

来源:周到上海       作者:何雅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