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外滩,有一种温暖是紧“药”时刻在社区有“医”靠

当前,疫情防控进入新阶段,受冬季寒潮天气和新冠肺炎疫情叠加因素影响,各地感染人数快速增长,药物短缺问题凸显。外滩街道各级党组织、党员和广大志愿者积极响应街道号召,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作用,在热心党员和志愿者们的带领下,居民区的楼组邻里间,用一个个微信群架起了沟通的桥梁,及时回应和解决居民遇到的“急迫事”,将点滴微光汇聚成共克时艰的希望之光。

有一种温暖 是紧“药”关头的邻里互助

“请问邻居朋友们谁家有布洛芬?能卖给我两粒吗?我高烧实在太难受了……”12月20日下午,在山北社区的微信群里,有个名叫“贝贝”的居民因发高烧没有药,难受万分,遂在社区群求助……山北居民区党总支书记林维敏第一时间在群里回应,而让她没有想到的是,还没有轮到居委“出手”困难就解决了。原来,贝贝的邻居看到群里的消息后,立刻把家中的退烧药给她送了过去,让林书记更为感动的是,这位好心邻居并没有在群里说话,而是默默地将善意付诸于行动。

说起这个楼组群,还要追溯到今年初春的大上海保卫战期间。当时,为了更好地与居民沟通,外滩街道倡议各个居民区以楼组为单位建立微信群,山北社区的左邻右里们积极响应。“建群入群容易,用好管好不易,如何保障与居民群众的良性互动是首要任务。”林维敏说,大上海保卫战以来,楼组群派了大用场,防疫、保供信息及时发布;到了平时,各种社区服务信息,也都第一时间在群里分享。居民区通过这一平台畅通了与居民群众的沟通渠道,提高了社区治理工作效能。

如今,无论是楼栋的小群还是小区的大群,信息交互量大幅增加,居民们都很热心地分享药品和使用的注意事项。“这几天,居民一般先在社区地段医院看病配药,也有居民在网上自行配药,但感冒退烧类药品确实存在缺口,不那么容易买到。”对于紧缺类药品,基层也没有更多的渠道获得,因此在本轮疫情初期,居委会就将手头现存的一些药品进行分类梳理,形成“公共医药箱”,居民一旦有紧急用药需求,居委会能够有效救急便能及时帮一把手。“同时,我们还通过楼道微信群向大家及时推送网上最新的就医配药渠道,让有需要的居民有备无患。”

 

有一种温暖 是春风化雨的悉心关怀

针对社区内重点人群,包括老人、困难群众、慢性病群众……山北居民区党总支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通过组建“暖心服务队”每天对这些人群进行电话联系,了解其生活中存在的困难和需求,并及时帮助解决,与此同时,居民区党总支通过对接共建单位第一医药(北京东路店),优先为社区老人提供购药服务。

前两天,一位60多岁的社区居民向支部发出求助,称自己的年迈的父亲老鲍高烧多日不退,而且他十分“执拗”地不愿去医院就诊。原来,老鲍是在电视上得知现在各大医院的医疗资源都非常紧张,医护人员也非常辛苦,认为自己扛扛就可以过去了。但是考虑到老鲍的实际情况,林维敏通过联系社区医生对老鲍的情况进行了初步诊断,“老鲍,您是老党员,更要听党的话,现在你的首要的任务就是去医院,不能让组织为你担心啊。”听完林书记的一番话,老鲍终于应允去了医院,也幸好及时问诊,他的病情第一时间得到了缓解。

 

有一种温暖 是居委干部的顽强坚守

居民受到感染的威胁,居委干部们又何尝不是呢?“新来的4名社工‘中招’了,其他同事都还好。”林维敏口中的那句“还好”,其实是在大上海保卫战期间已经“阳过”的居委干部们。

每天,居委的电话都响个不停,电话那头传来的是居民们焦急的求助,而电话这头,居委干部如有三头六臂般,以最快速度接力救助居民化险为夷。“在保护、服务好居民的同时,我们也要对自己的健康负责,阳过不代表放飞自我。”就连正在“阳”的居委干部,在发热症状缓解后,也马上恢复了居家办公状态,通过网络远程为居民服务,排忧解难。  

“我们还进一步完善了应急处置机制,由社区干部牵头,24小时专人值班,对突发状况、急需住院的感染者、有急性疾病的患者提供帮助。”林维敏说,做居民“最强后盾”始终是居委干部的责任。

来源:周到上海       作者:李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