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砚
自“上海2035”总体规划在全国率先提出“15分钟社区生活圈”以来,上海市正积极建设“宜居、宜业、宜游、宜学、宜养”的社区生活圈。2016年,上海发布全国首个《上海市15分钟社区生活圈规划导则(试行)》,2019年起,上海选取了15个试点街道全面推动“社区生活圈行动”。社区作为重要的社会基本单元,在保障民生、管理组织、服务各类社会活动和生活需求中扮演着日益重要的角色,也成为上海落实美好城市生活蓝图的建设重点。本期选取虹口区曲阳路街道社区更新案例,探索“针灸式”社区微更新模式的发展路径。
打造更开放的社区更新理念
曲阳路街道位于上海市虹口区、处于市级五角场商圈的直接辐射范围,是承载虹口北部片区科技创新的核心区域,总面积3.05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0万人。现今正面临着公共空间不足、老龄化严重、适老化设施配套不完善、居住环境品质较差等现实问题。在这样的背景下,为解决民生问题,着力激活社区“细胞”,虹口区选取了曲阳路街道社区作为首个城市更新的试点社区。
在更新中强调社区景观向城市开放。主要通过用地挖潜增加公共空间和鼓励附属空间开放的方式。一是用地置换型,拆除质量较差建筑,腾出用地改建为公共空间;二是围墙后退型,将围墙内绿地公共绿化。三是鼓励商业、办公、文化设施、学校、居住区等用地的附属绿地广场对外开放等,以填补开放空间的不足。
打造“零交通社区”理念
在社区更新中强调将居民工作地和日常生活最为密切的生活设施安排在居民方便可达的社区地域范围内,是对居民的日常生活时空地域性的回归。主张减少机动交通出行,代之以步行和自行车交通等绿色交通方式,打造“零交通社区”。通过增加活力步行通道、舒适步行通道等方式鼓励出行方式的转变。在更新设计中考虑在城市道路人行道宽度,多元业态混合、开敞活力的建筑界面等设计,形成多条健身步道。
以人为本,推进“针灸式”微更新
规划采用城市微更新手法,主要对独立用地资源、可开放和提升资源、存量建筑资源和可复合共享利用等方式进行微更新改造。通过合理保留沿街底商,引导业态提升发展,通过重要节点的打造形成社区亮点。
第一、组建知名专家全过程参与的协作工作模式。社区城市更新规划是一个落地性强的全过程项目,任何一个设计环节都不是孤立存在,它们相互关联,密不可分的。在规划项目过程中,组建专家指导,规划、策划、旅游、建筑、景观等多专业技术骨干融合,社区居民代表参与的协作式工作模式,通过多次组织专家座谈会、研讨会等,与各位专家共同探讨曲阳路街道社区更新的核心理念、更新方式和更新重点内容等;以高质量、高品位、高效能的完成项目工作。
第二、强调全过程的公众参与特色。规划过程中,从项目调研、规划方案、评审、到项目公示等诸多环节,将社区居民的公众参与作为重点设计内容;采取发放调研问卷、组织座谈会、独立访谈、居民代表参与方案征询会等多种形式,鼓励居民动手参与建造活动等,实现居民自治与社区共治,激发社区基层活力。
第三、注重更新项目的规划传导。社区城市更新规划不仅注重对上位总体规划要求的落实,更注重对近远期更新实施项目的规划传导。通过制定《虹口区社区规划导则》、同步建设“一图一表”的项目库,指导更新项目的精准落地。利用社区居民的体验反馈和提议,采用智能APP、论文、评奖等多种方式加大规划宣传力度,积极创建虹口区曲阳路街道社区更新规划的项目典范。
以人为本,通过调研居民需求,提出具体、可行、有针对性的精准治理方案,改善现有老旧不足的设施,陈旧破损的建筑立面,这种“针灸式”社区更新方式将成为未来社区治理的一个方向。
来源:新闻晨报 作者:同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