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报记者 詹 皓
12月21日,上海博物馆即将迎来建馆70周年。为回应时代之变、中国之进、人民之呼,上海博物馆推出“大博物馆计划”,同时举办70周年系列活动,内容包括展览展示、感恩计划、学术研讨、专业出版、专题演出、媒体项目、文化创意等,以致敬经典、展示风采、展望未来。
展览方面,上海博物馆今年已举办“盛世芳华:上海博物馆受赠文物展”“塔拉萨:海洋文明与希腊艺术”“宅兹中国:河南夏商周三代文明展”。即将举办的展览包括12月17日将推出的“瑞色凝光:上海博物馆秘藏缂丝莲塘乳鸭图特展”,展示难得面世的中华艺术瑰宝——南宋朱克柔缂丝《莲塘乳鸭图》;参与举办“从这里出发”主题展览,以上博、上图与上历博馆舍变迁展现上海70年巨变和人民文化生活的提升;作为“对话世界”文物艺术大展系列第二展,“从波提切利到梵高——英国国家美术馆珍藏展”将于2023年1月举办。
上博70周年馆庆推出的感恩计划,内容包括100场线上展览与公益课程、70场线下活动、100种文创产品打折优惠,以及热门展览增设夜场等。
学术研讨方面,上海博物馆已于今年8月举办了“跨越与超越——博物馆与艺术史国际学术研讨会”。12月17日将举办“博物馆的力量:致敬经典再创辉煌”上海博物馆70周年座谈会,回顾上博发展历史,当天还将举办“博物馆的力量:赋能城市未来”国际博物馆馆长对话,大英博物馆、纽约大都会博物馆、俄罗斯国立埃米塔什博物馆、东京国立博物馆馆长、故宫博物院、上海博物馆等知名博物馆馆长将进行线上线下对话交流。
专业出版方面,上海博物馆将推出《上海博物馆典藏丛刊》《上海博物馆特展纵览》等专业出版物。由上海博物馆研究馆员孙慰祖先生主持编纂团队历经六年收集、编撰而成的15册《中国古代封泥全集》已正式出版,同时在一楼大堂举办“芥子须弥——上海博物馆藏封泥展”,并推出《中国古代封泥》推广短视频,让观众透过方寸封泥,近距离触摸到深邃而真实的历史世界。
为推动博物馆跨界出圈,上海博物馆携手上海民族乐团于10月28日至11月1日在上海音乐厅举办了“海上生民乐——上海博物馆建馆70周年文物民乐展演”。12月17日还将举办“博物馆的力量:上博之光”博物馆奇妙夜活动,结合上博元宇宙AR秀,充分展示上海博物馆70年的发展历程与成就,并展望未来。
传播方面,上海博物馆将于12月推出一系列专题和成就短片,并在上海地铁、纽约时代广场等海内外平台发布上博70周年宣传海报及视频。近期,上海博物馆已正式入驻抖音、小红书等平台。
通过数字赋能,上博的文创影响力也将进一步提升。其中,海上博物数字藏品平台是上海博物馆今年推出的重点项目之一。上博文创还将推出70周年纪念邮册和《莲塘乳鸭图》系列“宝鸭穿莲”“潮趣玩鸭”“凝香颐和”三大主题39类80余种文创产品。
在馆庆70周年活动新闻发布会上,上博方面透露了发展计划。未来,上海博物馆将构建“3+X”新发展格局,即呈现人民广场馆、东馆、北馆(位于杨浦滨江以长江口二号古船为核心的考古主题博物馆,简称“北馆”),并在海内外设立若干分馆。上海博物馆人民广场馆改造升级以及东馆、北馆相继建成开放后,三馆馆舍建筑总面积将超过20万平方米,成为国内最大的博物馆“航母群”之一,预计年观众接待总量超过600万人次。
在布局上,上海博物馆东馆展陈以常设展为主,将为观众呈现海内外体系完整、脉络清晰、史料翔实、叙事生动的中国古代艺术通史陈列,以及海派与江南文化、中外文化交流、互动体验等四大系列。上海博物馆人民广场馆定位以特展、主题展为主,重点举办馆藏轮展、文化主题展,并引进国内外大型特展,保持经典文化地标热度,使观众常看常新。
对标国际最高标准和最好水平,把上海博物馆北馆打造成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古船与考古博物馆、全球一流水下考古的研究中心、国际航运贸易中心的展示窗口和人民城市“生活秀带”的文化地标。
来源:新闻晨报 作者:詹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