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上海市美术家协会、中华艺术宫(上海美术馆)联合主办的“发光·反光——第十九届海平线绘画雕塑联展”,即日起在中华艺术宫(上海美术馆)0米层17号展厅举办。
展览现场
第十九届“海平线”秉持创新与经典统一、现实与理想结合的策展理念,围绕都市文化与文明,兼顾长三角独特的艺术生态,提出了“发光·反光”的展览主题,以期以城市之光、时代之光、艺术之光三光辉映,立体呈现近两年来上海及长三角地区艺术重要发展与变化。
展览为每位/组艺术家提供相对完整的一面展墙或一个空间,从而形成若干个风格迥异的艺术场域。策展人以多变的动线节奏,串联起艺术家们或高昂热烈、或清新明快、或含蓄内敛的艺术表达,同时将影像、装置和雕塑作品穿插其中,构成一曲情绪跌宕的视觉交响乐。
展览现场
参展的30位/组艺术家自上海市美术家协会各艺术委员会和策展组推荐的人选中遴选而出,围绕“发光·反光”主题,学术视野从上海本土及长三角地区进一步向全国和国际延伸。
最终入选的艺术家中,上海本土艺术家21人/组,长三角及全国艺术家9人;30周岁以下2人,30-45周岁24人/组,46-48周岁4人,平均年龄38周岁;艺术阵容整齐,有一部分已经是业界享有知名度的成熟艺术家。
展览现场
展出的200余幅/组作品,以油画、雕塑为主,兼具水墨、水彩、综合材料、装置艺术、摄影影像等多元艺术语言形式,整体呈现了在中西文化交流交融的时代背景下,上海和长三角地区中青年艺术家的创作状态和学术思考,以及在新观念、新手法、新媒介等方面的有益探索。
陈彧君《倾城之恋》 2022
镜面亚克力上综合材料,170×116cm
比如,陈彧君的系列绘画作品是在镜面亚克力上创作而成,通过不同属性的材质、技法、对象、时空以及文化之间的对话、碰撞与交融,来分享个人对乡愁和基因的持续探索。
王一《中枢 2018-3》2018
布面丙烯、石墨,220×220cm
王一的系列绘画及装置作品,将古典绘画技巧与标准化生产的工业材料、现代主义设计和建筑范式结合,形成围绕社会机制与自然元素的抽象化表达。
田学森《云入》2021 布面油画,130x89cm
田学森的系列绘画作品,借鉴传统山水画意境,用油画材料技法尝试为千古华岳写照。
布面油画,130x89cm胡为一《侵蚀——玉龙雪山 No:7》2021
数码微喷、Permajet珍珠面相纸、铝塑板装裱,135x90cm
胡为一的“侵蚀”系列摄影作品,进一步扩展材料边界,抽取胃酸来处理胶片,使图像神秘而崇高。
“‘发光·反光’是第十九届‘海平线’的主题,也是观看本届参展艺术作品的维度,”策展人李晓峰谈到,“参展艺术家从天文学、物理学,到心理学、社会学,从科技到文化,从自然到精神,用自己的作品对‘发光·反光’做出了精彩诠释。”
在他看来,作为当代焦点,城市本身就是一个巨大发光体,而通过艺术家的充满感知的心灵与创作,“发光与反光”也呈现出了艺术维度的双向互文,从艺术家勾勒的视觉世界中,观者也能得到某些关于自身、关于外在世界的思考和启示。
皋翱《生命场》2017
布面油画,210x330cm
比如,皋翱的系列绘画作品以“褶皱和镜面反光”等生活中的平凡客体为表现主体。他认为,“不论是柔软质感中游走的光还是在工业化冰冷反射中的光,都是附着在物体上的情感之光”。
朱佩鸿参展作品《Space O》巨型气模艺术装置
朱佩鸿的《Space O》巨型气模艺术装置,通过对光与空间深入的探索与思考,表达了在无穷宇宙之中色彩能量的膨胀与变化。
秦岭参展作品《平行空间》
秦岭的作品《平行空间》则通过特种对光与色的折射与变幻,重新思考所见和真实之间的关系,艺术家们用创作表达他们对所在城市的独特理解和感知,在审美取向的共性追求中张扬着个性的艺术语言。
从本体语言的潜心传承到表现手法的多元探索,很多参展艺术家侧重于用作品表达他们对人生、对内心、对艺术的认识和感悟。
洪丹《关于时间03》2022
布面综合材料,100×100cm
例如,洪丹的绘画作品注重探索内生性的绘画语言,让物质与空间、时间、心灵之间交织对话和碰撞。
张宁《“照见”之一》2018
石膏,190×120×150cm
张宁的系列作品,在观念上拓展传统雕塑的边界和表达方式,而且力图赋予作品以一种文化身份,以作品来反观自心。
夏存《吊灯 No.2》2021
综合材料,160×160
夏存的系列绘画作品,通过描绘一些破旧的机械,尝试寻找它们存在过的证据,触发内心的情感。
李雪的系列绘画作品以结构秩序传达哲学思考,以精致制作呈现女性的视觉优雅。
孙源《群体的寓言No106》正面 2022
有机玻璃彩绘,50X50cm
孙源的《群体的寓言》系列作品,以单一重复的形式建构个体、集体、社会的象征性场域,让观者通过经验在重复的形式中看到秩序,看到自身对世界的“追逐”。
艺术家们对时代和人生的深刻思考,不仅贴近时代精神又在表现风格上体现出新的探索和追求。
展览现场
第十九届“海平线”开幕研讨会以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在中华艺术宫(上海美术馆)同期召开。研讨会先后由上海市美术家协会秘书长丁设与本届展览策展人、上海市美术家协会理论与策展委员会委员李晓峰主持。
两年一度的“海平线”展,至今走过36个年头,陆续推出400多位中青年美术家,见证他们相继成长为上海美术创作的中坚力量,并不断扩大和提升辐射面和影响力。
未来,作为上海美术界发掘和推介中青年艺术家的重要平台,“海平线”将进一步厚植学术交流土壤,最广泛地团结凝聚上海及长三角优秀的中青年美术家,在自觉融入到打响“上海文化”品牌、加快建设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大局中,迈向更加广阔的创作天地。
“发光·反光——第十九届海平线绘画雕塑联展”
展览时间:2022年12月9日至2023年1月27日
展览地点 :中华艺术宫(上海美术馆)(上海市浦东新区上南路205号)
来源:周到上海 作者:徐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