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如何从一个农民孩子,走向诺奖领奖台?“大言莫言·诺奖十年”主题展揭幕

10年前的今天,时年57岁的莫言荣获了诺贝尔文学奖,成为诺贝尔文学奖110余年历史上第一位获得这项世界顶级文学桂冠的中国本土作家。

相隔10年后,“大言莫言·诺奖十年”主题展今天在上海图书馆东馆开幕。邀请读者走进展厅,进入莫言的文学王国,认识他笔下的英雄、情人、战友,以及众多倔犟、坚韧、不屈的平凡人物。

前往“高密东北乡”的文字冒险

本次展览设于上海图书馆东馆五楼中庭科技感十足的两座白色展馆内,并在展馆旁场地的展柜中展出了《红高粱》仿真手稿、《太白若来》书法长卷等珍贵展品。

精心设置的展线让读者了解莫言作为一个出生于普通农民家庭的孩子,走向诺贝尔文学奖领奖台背后的故事。

展览内容还包括莫言的童年、军旅生活、家庭的珍贵照片,以及具有重要纪念意义的作品的出版节点等,观众在现场的多媒体区可以观赏2012年诺贝尔奖颁奖典礼的盛况,以及话剧《红高粱家族》的相关视频。

本次展览划分为8个板块,不仅梳理了作为“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的莫言文学创作的线索,更展现了莫言创作文学的初心、人生中的起落、与母亲的羁绊等等最真实的心路历程。

展览还推出了互动区域,让读者通过一段前往“高密东北乡”的文字冒险找到最适合自己的莫言作品。

展览首日,在7楼阅读推广区进行了题为“十年前的今天,中国作家首次走进诺贝尔文学奖殿堂——‘大言莫言·诺奖十年’主题展开展仪式暨对谈”活动。

活动嘉宾孙甘露、杨扬、周立民、曹元勇等作家与出版人,都和莫言颇有渊源,他们在对谈中和读者分享了不少私藏许久的,与莫言、与文学相关的往事,以及十年前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时的轶事,现场氛围热烈。

嘉宾还分别向读者推荐了《红高粱家族》、莫言戏剧作品、《蛙》、《天堂蒜薹之歌》。

今天我们如何阅读莫言?

1955年,莫言出生于山东高密,因为“将迷幻现实主义与民间故事、历史以及当代社会现实相融合”而获得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是首位荣获这项大奖的中国作家。

自1981年秋,莫言的处女作短篇小说《春夜雨霏霏》在《莲池》杂志第5期发表至今,已经经过了41个年头。2009年12月,他的长篇小说《蛙》出版,并于2011年8月获第八届茅盾文学奖。

翌年,莫言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到2022年已是整整十年。

得知自己获得2012年度诺贝尔文学奖的时候,莫言正在他的故乡山东高密。这个从高密走出来的作家,在以自己的故事不断扩充“高密东北乡”的地图后,终于在这片沃土上迎来了自己收获的季节。

莫言对自己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始终是谦逊的,他在当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说:“我父亲有一句话说得特别好。他说,莫言是个农民的儿子,得奖之前是农民的儿子,得了奖之后依然是农民的儿子。”

莫言自称是“讲故事的人”,他的写作扎根中国高密东北乡,既继承了中国民间讲故事的传统,又与当代一流的世界文学接轨;他的小说既接地气,有极强的可读性,又在狂欢中不乏悲凉。

在莫言获得诺贝尔奖之后的这十年中,有越来越多的年轻读者发现了莫言、认识了莫言,发自内心地喜欢上了莫言。

莫言的作品成体系地陆续出版,在国际和国内的影响继续扩大,许多经典作品被搬上荧幕和舞台。

2016年,莫言作品的独家版权落户浙江文艺出版社。2017年1月《莫言长篇小说全集》十一部出版。

后来,浙江文艺出版社又陆续出版了包括长篇小说、中短篇小说、散文、演讲、剧作等在内的莫言系列作品七十余个品种(版本),“莫言作品全编”系列、“莫言作品典藏大系”系列、“莫言短篇小说精品”系列等陆续上市。《红高粱家族》《蛙》《丰乳肥臀》《酒国》《白狗秋千架》等经典畅销作品不断加印,获得了一代又一代读者的喜爱。

莫言获诺贝尔文学奖以来的这十年中,无数新时代的年轻读者通过网络、视频等等全新的途径开始认识莫言,进而走进莫言的文学世界。

莫言读书会、莫言公众号,甚至莫言的超话都陆续上线,Bilibili网站以及微信视频号等平台的视频也获得了大量的关注和点赞,除了“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这个标签之外,莫言幽默、可爱的形象也在年轻的读者中深入人心。

如何阅读莫言这样一位想象力丰富、创造力旺盛、作品数量庞大、涉猎题材广泛的文学大家的作品?选择什么版本读、从哪本书入手、怎样读……是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一系列疑问。

本次展览,能让更多读者对莫言以及他的作品有更全面、更深入的了解,在这里遇到最适合自己的那本书。

展览现场设置“给莫言的信箱”

本次主题展为期44天,展览期间主办方还将推出包括专家对谈、读者夜读、莫言戏剧作品表演等内容丰富的活动。

得到莫言的支持,本次展览中还在7楼的书籍展示区设置了“给莫言的信箱”,邀请读者朋友给莫言手写一封信投递到现场信箱中。

浙江文艺出版社的编辑们在展览结束后将回收、整理这些信件转交给莫言,幸运的读者将有机会收到莫言的亲笔回信。

本次展览由浙江文艺出版社、上海图书馆主办,上海万科独家支持。

来源:周到上海       作者:徐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