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7日,普华永道思略特发布《2022年数字化工厂转型调研报告》,指出数字化转型是构建运营灵活性和韧性的可选路径,且将进一步推动运营。根据调研,如果企业希望在数字化投资中得到高额且快速的回报,投资率至少应占净收入的 3%(较企业平均转型投资高出50%左右)。普华永道预测,全球企业在数字化工厂转型领域的投资每年超过1.1万亿美元,其中工业制造和化工行业的投入最高,同时绝大多数企业的投资重点在欧洲和亚太地区。约四分之一的受访企业将至少3%的净营收投资数字化解决方案,并获得最高达两位数的回报。
该调研收集了来自23个国家和地区的700多家企业的反馈,从战略路线图、投资重点、组织架构,以及数字主干、用例和技术四个维度阐述了当前全球数字化工厂转型进程。普华永道思略特中国工业产品及服务行业主管合伙人沈宇峰介绍,“64%的受访企业仍处于数字化转型初期,而在被认定为数字化冠军的企业中,80%已基本或完全完成转型项目。在物料短缺和供应链不稳定情况下,转型当务之急从提高效率变为提高生产灵活性和交付韧性。同时,作为数字化工厂转型过程的一部分,可持续发展举措越来越受关注。可持续性不再仅仅是锦上添花,而是不可或缺。”
调研显示,标准化的数字主干是工厂成功转型的关键基石。工厂数字主干主要由MES(制造执行系统)、 IIoT(工业互联网平台)、 PLM(产品生命周期管理解决方案)、ERP(企业资源规划解决方案)这四个关键解决方案中的一个或多个组成。如果数字化用例、技术选择得当且执行得力,数字化解决方案可短期内对企业产生积极影响。大多数数字化使用案例平均三年内实现投资回报。
组织架构方面,调研发现敏捷运营模式支撑数字化转型是重中之重。高效转型落地的前提条件是企业拥有灵活的运营模式制度来匹配。然而,在转型过程中企业运营需要从“集中式 ”调整到相对分散的管理模式,也就是嵌入式方法。嵌入型组织可以让核心转型团队以外的职能部门利用中央管理层制定的指导原则来推动数字化转型,进而更快扩大数字化规模,并避免不必要的成本。
基于对中国市场数字化工厂的长期观察,普华永道思略特认为企业向智能制造转型需要遵循的三大原则是:
一、运营管理基本原则是智慧工厂成功基石 企业应建立长效管理团队与运转机制,同时关注工厂运营诸多重点管理环节。工厂数字化更多是赋能,而非违背或代替工厂管理基本原则。
二、智慧工厂规划应基于工厂战略定位、赋能核心能力建设 在智慧工厂规划阶段,决策者不应仅关注智能解决方案的投资回报,而应从工厂战略支撑、核心能力提升、投资回报以及实施难易度等多维度评估与决策。
三、智慧工厂应结合行业、工厂及技术生态特性定制化建设 沈宇峰表示:“企业需对不同场景下的智慧工厂解决方案定制化建设。外企或国内出海企业,需考虑国内外数字化技术生态的差异、用户对数字化工具的独特偏好和使用习惯,以及政府监管等要素。在技术生态差异化前提下,企业更应通过底层核心系统平台的统一规划,保证对旗下工厂运营整体管理的透明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