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华永道12月5日发布2022年中国内地和香港IPO市场表现及前景展望。2022年A股IPO融资额创新纪录,预计全年近400只新股,融资额将超过5600亿元人民币,其中IPO数量比去年的493只减少约20%,但融资额比去年的5478亿元增加约3%;平均融资额14亿元。
普华永道中国北部审计主管合伙人王崧表示:“2022年A股IPO融资额居全球之首,得益于中国经济韧性、众多科技企业脱颖而出、以及鼓励已在境外上市的大型红筹公司回归A股,预计2023年A股市场IPO数量将达400-460家,融资额有望再创新高,达到5900-6520亿元人民币。”
2022年A股IPO领跑全球,数量和融资额均远超全球其他各大资本市场。上交所、深交所的IPO融资额分居全球第一和第二位。预计到今年12月底,上交所将有近150只新股发行融资近3400亿元,深交所预计有近190只新股发行融资近2100亿元。北交所也发展迅速,2022年前11个月IPO融资额已超过百亿元,预计2022年全年融资额将接近130亿元。
从行业看,今年A股IPO企业主要来自工业及材料、信息技术及电信服务、医疗和医药、消费行业。分板块来看,科创板和创业板为主力,约占A股IPO数量的三分之二;融资额则将分别以超过2300亿元和超过1700亿元排名第一和第二位。2022年A股前十大IPO融资额中,7家来自科创板,1家来自创业板。
普华永道中国综合事业服务部合伙人孙进分析:“注册制改革也是推动A股IPO取得如此佳绩的关键因素,2022年A股市场接近七成的融资金额来自实施注册制的科创板和创业板, 体现了资本市场对科技创新企业及新兴产业的支持。未来注册制改革的稳步推进以及更多改革优化措施将进一步增强A股市场的吸引力。长期来看,在可持续发展以及‘双碳’目标驱动下,ESG概念越来越受到各市场主体的重视。A股市场对促进国内经济绿色转型发展也会更具引领作用。”
针对有关核酸检测企业排队上市情况,11月21日沪深交易所同时发声表示,高度关注涉核酸检测企业的上市申请,坚持从严审核。普华永道审计部合伙人邓锡麟指出,任何一家企业上市须具备长远可持续发展前景,处于舆论风口的核酸检测企业须考虑目前是否上市时机,有的企业这两年的业务量和产品价都不是企业自己定的,收款也不确定,现在发行是否误导投资者需加以考量,
在香港市场,受疫情反复、全球经济不确定性等影响,2022年IPO放缓,预计全年将有80只新股融资1056亿港元,比去年同期数量减少19%,融资额下降68%。以工业和材料、零售、消费品及服务业为主。
2022年10月19日,香港联交所发布特专科技公司上市制度的咨询文件,为允许特专科技公司在港交所主板上市而增设上市规则《第18C章》,咨询期将于2022年12月18日结束。该咨询文件放宽对特专科技行业企业上市条件,以满足产品或服务商业化尚处于早期的潜力科技创新企业的上市融资需求。普华永道预计2023年大约将有10至15家特专科技公司通过《第18C章》赴港上市,募资约500亿至600亿港元。新经济企业(包括生物科技及其他特专科技公司)在港上市将继续活跃,2023年香港IPO总融资额可回升到1800-2000亿港元,有望重新跻身全球前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