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5年12月17日由联合国大会确定每年的12月5日为“国际志愿者日”。1994年12月5日,由共青团中央等单位发起的“中国青年志愿者协会”在北京正式成立。从此,中国志愿者也加入了世界志愿服务的行列中,以“奉献、友爱、互助、进步”为宗旨开展了许多志愿服务活动。目前,全国志愿服务信息系统(中国志愿服务网)实名志愿者人数近2.3亿,志愿队伍超过134万个,这些志愿者和志愿队伍在社会各个地方奉献着自己的一份力量,用爱温暖这个世界。
今年,万里街道持续以微小志愿服务项目为依托,组织动员广大志愿者围绕文明实践、社区治理、疫情防控等领域,广泛开展一系列特色志愿服务项目。本年度各级志愿服务组织累计发布446个志愿服务项目,志愿服务时长达383126小时。
弘扬志愿精神,传递公益力量。让我们一同走近丰富多彩的志愿服务项目,感受万里志愿者的热忱。
关键词:疫情防控
疫情封控期间,建立“万家灯火”“万众医心”“万里比邻”3支党员突击队,发动向社区报到的党员、下沉干部、社会志愿者以及社区内各类力量近3000人,储备建设社区治理“第二梯队”1000余人,全力保障居民“药罐子”“菜篮子”,夯实小区核酸、保供民生等各个防疫方面的接续力量。平战转换以来,整合街道疫情防控骨干力量,建立57人“党员先锋队”,为增援抗疫一线做好组织保障;累计号召“第二梯队”400余人参与社区核酸筛查工作,服务次数已近万次。
关键词:文明创建
街道坚持文明、健康双手抓,同步推进文明城区创建和疫情防控工作,组织居委会、物业和志愿者参与志愿活动,做到力度不减、热情不降、工作不断,推动文明创建向纵深发展。营造“创建工作人人参与、人人动手”的氛围,常态化组织开展“爱国卫生义务劳动日”活动,志愿者们捡拾绿化带垃圾、整治非机动车乱停放、清除小黑广告等不文明现象,为全国文明城区创建注入合力。
楼道路边干净整洁,绿化植被靓丽清新,公益宣传深入人心,在街头巷尾、居民小区,“绿马甲”“蓝背心”穿梭忙碌、热心帮忙的身影,成为志愿服务的最美注脚。
关键词:心理健康
通过宣教促进活动普及心理健康知识,是街道心理健康互助联盟的常规工作。疫情期间,联盟有的放矢,有针对性地聚焦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在线上、线下多方位开展知识宣教、个体咨询、心理咨询进社区等活动,以及时互通消息、优化关爱工作。今年以来,面向父母和青少年,各开设心理咨询团体1个,惠及30余人;分别在愉景华庭、香泉、交暨设立解忧驿站,进行心理疏导;开设心理热线,帮助居民缓解疫情期间出现的心理焦虑,抑郁等情况;疫情形势平稳后,联盟组织心理专家对社区工作人员进行心理疏导。本年度共计完成线上线下个体、团体咨询239场,累计时长约365小时。
如今,仍有许多志愿者依然坚守在核酸检测、社区服务等岗位上,用心用情做好服务,以微光点燃志愿火炬。值此第37个国际志愿者日,致敬志愿者,感谢平凡中非凡的你。
来源:周到上海 作者:普陀万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