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边外交在中国外交总体布局中长期处于首要位置。12月2日,在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主办的第十二届中国周边外交研讨会上,来自中国、柬埔寨、越南、菲律宾、印度尼西亚、韩国、巴基斯坦、俄罗斯、美国等国的专家学者们围绕“和平、合作与发展”这一主题,讨论了2022年中国周边外交,高质量的“一带一路”建设和疫情后的重建,中美战略互动和多边机制的重塑,以及阿富汗邻国外长机制和周边安全治理的中国模式。本篇为系列稿之二。
中越战略对接
今年,越共中央总书记阮富仲访华,与中方达成重要共识,推动新时代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迈上新台阶。越南社会科学翰林院中国研究院的院长阮春强在中国周边外交研讨会上着重介绍了“两廊一圈”与“一带一路”倡议的战略对接。
“‘两廊一圈’就是昆明-老街-河内-海防-广宁经济走廊和南宁-凉山-河内-海防-广宁经济走廊,加上环北部湾经济圈,最近在设施联通方面取得了显著的进展,中越的高速公路联通了,从南宁到河内到广宁都有高速联通。”阮春强说。“贸易方面也卓有成就,中国十多年来都是越南第一大贸易伙伴。中国主要向越南出口工业产品,比如化学品等等,越南向中国主要出口农产品。在口岸方面,广西的友谊关、云南的河口(离越南老街仅一河之隔),双边贸易推动得都非常好。”但同时也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阮春强说:“最大的问题是越南的逆差问题,去年是500亿美元。”
“‘两廊一圈’是中越两国很早就有的倡议。”复旦大学中国周边研究中心主任赵卫华在发言中说:“这种战略对接最主要的一个成果就是中越两国就海防-老街铁路的升级改造达成的共识,它的影响和意义已经超越两国的范围,实际上是为穿越中南半岛甚至通到欧洲奠定了基础。”除了完成海防到老街的铁路升级之外,赵卫华建议中越两国能够达成共识,让中国铁路和越南的主干道对接。
在数字领域,中共和越共两党也达成了很多合作共识。但是,面对美国挑起的对华贸易战,越南终止了使用华为和中兴的设备。“这不利于中越两国的合作,同时也表明中越在数字技术核心领域的合作还有很大提升空间。”赵卫华就此呼吁:希望越南遵循市场原则,对中国企业提供一视同仁的待遇。
柬埔寨样板
柬埔寨是共建“一带一路”最早的响应者和参与者之一,而今也是“一带一路”国际合作的新样板。纽约市立大学布鲁克林学院副教授考萨·帕斯(Kosal Path)在研讨会上分享了他最近对柬埔寨西哈努克省省长进行的一次采访。“在柬埔寨,我们力图把整个西哈努克省变成一个多功能的特区,”他说,“多功能特区有四个特点:一是旅游,将投资从赌场转成高质量的海滨和渡假村,这将创造新的就业机会;二是交通,我们想把它变成东南亚物流和交通的枢纽;三是建成多功能的经济特区;四是把蓝色经济纳入到发展战略中去。”
中国修建的高速公路从西港市出发,吸引了柬埔寨国内和全球的游客。“这条高速公路的建设是实实在在的‘一带一路’的效果,我自己已经在这条高速公路上走过两次了。”考萨·帕斯说,“如果走美国人建的4号公路,需要6到7个小时,而中国建的新的高速公路把原来的里程从400公里变成190公里,两个多小时就可以达到西港市。”
他还介绍说:柬埔寨有四个沿海省份,这些省份应该成为柬埔寨蓝色经济的引擎。“所谓的蓝色经济就是指可持续的富有韧性和包容性的利用、管理和保护海洋,以及沿海资源。无论是从中央政府层面还是地方政府层面,所有这些战略都是和高质量的‘一带一路’的投资密切相连的,柬埔寨也拿出了配套的措施。”
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
新时代中国的发展进程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为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带来了新的机遇,广西社会科学院东南亚研究所副所长雷小华在会上分析了五大机遇:一、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不断与时俱进;二、新冠疫情引起的全球产业链、工业链加速重塑;三、国际市场对人民币有更多的需求;四、绿色能源、绿色经济,包括新冠疫情相关的合作;五、“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工业化的不断推进。
雷小华同时也分析了与机遇并生的挑战:一、疫情的影响;二、俄乌冲突带来的通货膨胀和粮食危机以及美元短缺等;三、逆全球化趋势有所抬头;四、地缘政治因素,包括部分国家政权动荡。
在新形势下,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应该往何处去,雷小华为此构想了七个重点领域:一、在政策沟通的基础上,形成综合、立体的互联互通的网络,包括北斗卫星、5G网络,信息化手段等信息设施;二、提升投资合作水平,促进产业链、供应链的畅通;三、实现贸易的均衡协调可持续发展;四、强调人民币的跨境使用,推动投融资的多元化;五、科技领域包括数字丝绸之路的合作;六、共建绿色健康丝绸之路,包括气候、环保、卫生等领域的合作;七、扩大民间交流。
来源:周到上海 作者:顾文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