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手有热水、夜间扫码开门、超时报警防意外、玻璃自动雾化防偷窥…上海这些公厕美丽与智慧并存

天气渐冷,如果如厕之后能有热水洗手,肯定更舒适。11月19日是世界厕所日,记者从市市容环境质量监测中心获悉,全市2900余座环卫公厕中,已经有1200余座提供冬季热水洗手服务。此外,还在推进科技感+美貌于一体的智慧公厕、方便夜间外出市民如厕的“夜间扫码”公厕,以往卫生环境一般的菜场公厕和轨交公厕近年来环境面貌也焕然一新。

提升服务,1200余座环卫公厕有热水洗手

一到冬季,位于沪太路、沪太支路附近的一座环卫公厕就开始提供热水洗手,因为厕所装了一个热水设备。市市容环境质量监测中心公厕管理科科长蒋瑞志介绍,像这样提供冬季热水洗手服务的环卫公厕目前已经有1200余座。

据介绍,近年来,上海不断优化公厕布局,加大环卫公厕新建、改建力度,推动轨道交通、菜场、旅游景点等社会公厕建设及对外开放,目前已形成环卫公厕2900余座,社会公厕约1万座的公厕服务体系。

上海新建、改建公厕空间布局更加合理,厕位比例更加优化,设施更加便利,公厕管理更加智慧。近两年,累计新建、改建环卫公厕约180座,推动360余座社会公厕升级改造。

上海正全面推进免费手厕纸进环卫公厕,实现1200多座环卫公厕冬季提供热水洗手服务;推进第三卫生间,目前全市有700多座环卫公厕配备第三卫生间,商场、旅游景点等社会公厕也按要求配备第三卫生间。

东联中山公园公厕

智慧公厕:公厕也越来越聪明

在轨道交通一号线衡山路站1号出口,新建了一座科技感与美貌并存的公厕。外立面铺设条形小红砖,屋顶以欧式风格大理石线条围边,门窗、标识均采用了黑色金属质感的装饰线条,外加黑色欧式壁灯,黑色石材洗手台,这些元素精致地呼应着周边繁茂的法国梧桐和林荫掩映下极具异域特色的历史建筑,让这座建筑小品与衡复风貌街区完美融为一体。

不仅颜值高,这座公厕还科技感满满。厕所门是感应式开门,最“神奇”的是,当无人如厕时,厕所外的一块大玻璃是透明的,增添了厕所的美感,而有人如厕时,玻璃就变得“模糊不清”,仿佛是一块磨砂玻璃。徐汇区绿化市容局介绍,这块玻璃为电动雾化玻璃,可以与厕间门进行联动控制。

此外,公厕的厕位使用情况、人流量数据,如厕人员体温状况、是否佩戴口罩、以及内部异味、温度、湿度等环境数据都在管理室内的LED屏幕上有可视化呈现,便于管理人员及时落实保洁及防疫措施。同时,为更好地配合防疫需要,公厕在厕间门上安装了无接触开关,运用传感技术,可实现挥手开门,厕位门的单独控制可防止误闯,确保公厕的私密性。


运用信息技术,公厕还实现了保洁员下班后的扫码如厕。在浦东世纪大道、杨高中路口,就有这样一座“夜间扫码”公厕。保洁员上班后会将公厕模式调为白天模式,下班后调整为夜间模式,如厕者可以通过扫描厕门旁的二维码,让厕所开门。

如果如厕超过15分钟,系统会自动报警,值守人员会第一时间赶到现场,提供保障服务,以防发生意外。如果是不小心误操作,如厕者也可以在厕所内自主取消报警。

据悉,目前浦东已经有12座“夜间扫码”公厕,接下来将继续扩大开放数量,满足夜间出行市民如厕的需求。

市绿化市容部门表示,接下去全市将继续提升公厕信息化管理水平,推进智慧公厕建设,在公厕内安装环境监测、环境调控、安全防范、能耗监测、信息交互等设备和系统,提升管理能效,增强市民用厕体验。

今年的“最美公厕”乌中驿站公厕

菜场、轨交公厕环境焕然一新

过去,菜场厕所给人的印象一直比较糟糕,部分轨道交通厕所也因为处在站台、轨交建成后再建设厕所等多种原因,通风条件不是特别好而导致异味产生。近两年,上海相关部门共同推进菜场厕所、轨交厕所提升改造,使得这些地方的公厕焕然一新。

轨道交通14号线陆家嘴站的厕所刚刚获得今年的“最美厕所”称号。记者在现场看到,厕所金属灰、大理石白的色调衔接自然,格调高雅,内部安装了异味监测系统,厕门上有陆家嘴地标建筑图案。


据悉,两年来,轨道交通共计新增公厕42座,改造老旧公厕51座,对200余座公厕进行设施提升,试点引入智慧厕所控制系统,通过远程控制照明亮度、空调温度及水节能系统,起到节能减排的效果。

此外,从去年起本市在长宁区试点推进标准化菜场公厕提升改造,今年以浦东和奉贤为重点,三区共改造55座标准化菜场公厕。

青村菜场厕所

来源:周到上海       作者:郁文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