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后萌宠博主发起治疗犬项目服务认知症老人、自闭症儿童等-“能治病狗狗全国不到200只”

训练

治疗犬考试门槛很高,小狗只有三次机会参加治疗犬考试,否则它将终身无法成为治疗犬。

事实上,吴起宠物工作室是目前国内唯一颁布治疗犬证书的机构,且专业性受到了国内外多家服务机构认可。不论品种、体型,不管是流浪犬还是家养犬,小狗只要接受社会化、服从性、去敏感性、互动能力等项目的训练,和训练师一起通过考试之后,就能成为一只合格的治疗犬。不过,治疗犬考试门槛很高,小狗只有三次机会参加治疗犬考试,否则它将终身无法成为治疗犬。

社会化训练指的是治疗犬能够迅速适应新环境,既不过分恐惧,也不过度兴奋。吴起带着自己的第一只治疗犬朗朗参加电视节目时,其他竞争对手是受过专业训练的军犬、警犬。吴起本以为这次朗朗是被拉来作陪练的,没想到比赛时,其他小狗或紧张得无法动弹,或表现得不尽如人意。反而是朗朗,不仅顺利完成了所有指令任务,还赢得了观众的满堂喝彩。

这是因为吴起平时就常常在人行道上训练朗朗,缺少训练场地的劣势反而转化成了现场发挥的优势。朗朗适应了人多的环境,所以并不会像其他小狗一样因为陌生观众多而怯场。而这也是治疗犬需要克服的挑战。

去敏感化训练,就是训练治疗犬在被拉扯、触摸,甚至感到害怕时也不会产生攻击性。有一次,吴起花了两三个月的时间给狗狗做了脱敏训练,让它接触个性友善的小孩并及时给予奖励,直到狗狗面对孩子时能一直有阳光无畏的状态,投入治愈人们的挑战。

服从性,就是建立治疗犬和人通过指令和动作沟通的能力。而互动能力,就是训练治疗犬的特殊才能,方便治疗犬和受益群体游戏互动。

比如说,当一个自闭症孩子无法做出摊开手的动作时,传统做法中,自闭症孩子的手掌会被强制掰开,但是有了治疗犬的陪伴,治疗犬就会凑上前和孩子做扔球、捡球的游戏,孩子就会雀跃地主动打开手掌去握球。

对老人来说,这样的游戏也可以引导需要运动的老年人在轻松的氛围中做挥臂运动。

治愈

正是像这样无数个治疗犬撬动爱的发生的时刻,让吴起一次次地坚定了治疗犬公益的选择。

中秋家宴上,李洁(化名)难得地把年迈的母亲从敬老院里接回了家中。

母亲年轻时与儿女们匆匆告别,成为了知青队伍中的一员。多年来,命运辗转之下,母女情份消散。每当这对母女相处时,气氛总是沉默而尴尬。平时,母亲在敬老院生活,和李洁鲜少见面。

吴起在敬老院注意到这位年迈的老人时,老人正亲切地唤着萨摩耶治疗犬摩摩:“Lu cky!Lucky!”吴起觉得奇怪,上前询问:“奶奶,您认识这只狗吗?”“我认识!”奶奶兴奋又自豪地说,“这是我们家Lucky。”吴起明白老人认错狗了,耐心告诉老人这只治疗犬叫做摩摩。听到之后,老人语气中透着失望:“哦,认错了。”

老人们和治疗犬们初步认识之后,每个人都可以选择一只最喜欢的狗狗单独互动。当吴起问老人们谁想要选择摩摩时,之前那位老人像个要糖的小孩一样,兴奋地将手高高地举起。互动时,老人依恋地抱着摩摩不肯松手,展露出惬意的微笑。

接着,吴起听说了老人与李洁之间的故事,原来,李洁家里养了一只萨摩耶,叫做Lucky。以前,老人不太擅长与女儿相处,但又实在想念得紧,于是常常会借着看望Lucky的借口来到女儿家遛狗、喂食,实际上是想和女儿有更多的相处机会。萨摩耶Lu cky是连接老人和李洁的情感桥梁,如今,和Lucky相似的摩摩唤醒了老人沉睡的温暖记忆,也成了改善母女关系的一个契机。

吴起了解情况之后,联系了李洁。于是,中秋佳节,同赏婵娟,李洁将母亲接到了家中。让李洁意想不到的是,年纪偏大而经常认不清人的母亲一进门就认出了十三岁高龄的lucky,抱着它足足有10分钟,在一旁看着的李洁默默流泪。借着这个机会,母女俩试着打破多年的隔阂,共享天伦之乐。

正是像这样无数个治疗犬撬动爱的发生的时刻,让吴起一次次地坚定了治疗犬公益的选择。吴起还和新闻晨报分享了许多这样的故事:治疗犬能帮助难以建立情感联系的孩子建立对世界和他人的依恋感。一个从小被扔在福利机构的患有精神疾病的孩子,从来没有说过自己想念过家人。而在吴起团队离开的第二天,这个孩子就指着治疗犬的照片说想要遛狗。医护人员就给了孩子玩具狗和牵引绳,让他带着“小狗”四处转悠。

采访的过程中,吴起提及一个令人惊讶的数据——国内治疗犬的总数不超过200只。2018年,他们曾经做过一次调研,美国当时在册的治疗犬数量已经达到5万多只。谈及原因,吴起认为,一方面国内对于治疗犬的认知还较为滞后,另一方面,治疗犬的培训费用和准入门槛也相对较高。但如今,这种情况正在逐步好转,原因之一就是越来越多受过这方面良好教育的人选择从事治疗犬相关的工作。

此外,他还谈到,如今养宠物的家庭越来越多,遗弃现象也时有发生,而这是吴起不愿看到的。针对这个现象,吴起团队正在发起流浪犬收养和将流浪犬训练成治疗犬的公益项目。

未来,吴起打算继续扎根于治疗犬公益,不遗余力地把这件事做下去。“哪怕狗狗只是过来陪我玩一会儿,那一会儿就把我治愈了。因为有了这些狗狗,我才会更愿意坚持做这件事。我的责任感当中有一部分就来自于它们,我想要给它们争取更好的社会空间。”

来源:新闻晨报       作者: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