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是酒之骨”,山西汾酒复兴在途希望全球“汾”享中国酿造

11月6日,“向世界表达中国品质—汾酒价值论坛”在上海举行,探讨千年品牌山西汾酒(600809)价值,打造国际影响力。让世界“汾”享中国酿造。

山西省侨联党组书记、主席王维卿表示,汾酒历史悠久,和华夏文明、黄河文明、晋商文化一脉相承,是山西的一张名片。

据悉,在去年第四届进博会上,山西汾酒与格鲁吉亚葡萄酒“牵手”,共同推出“中格联名酒”,联袂开拓国际消费市场。

山西省商务厅副厅长李国荣说,汾酒是展示“开放山西”的一支重要力量,也是白酒“国际化”的领军企业代表。作为新时期晋商品牌代表,汾酒需要找准自身品牌定位,突出文化个性,重视品质体验,加强重点传播,把汾酒打造成有国际影响力、核心竞争力的“山西名片”。

山西汾酒总经理助理张永踊介绍,汾酒有6000年酿造史、1500年名酒史、800年蒸馏酒史、300年品牌史和100年国际史,蝉联五届“中国名酒”称号,是中国清香型白酒的典型代表。“某种意义上讲,读懂了汾酒,也就读懂了中国白酒的承继、气度与精神。”他说,勤劳智慧的杏花村人将“大曲、固态发酵、蒸馏提酒”三大酿酒技艺综合应用,定型了中国白酒酿造的基本工艺。欢迎全世界朋友深入了解汾酒、认识汾酒、投资汾酒,分享汾酒发展成果。

据悉,白酒酿造所需的糖化剂和发酵剂主要由大曲提供。按照制曲温度可将大曲分为低温、中温和高温曲,分别用来生产清香型、浓香型和酱香型白酒。大曲的类型和品质是白酒的类型和品质的关键决定因素,因此业内有“曲是酒之骨”之说。

中国科学院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白逢彦详细讲解了汾酒大曲多达十个阶段的复杂工艺过程,并现场展示了清茬曲、红心曲、后火曲三种特色大曲。

汾酒弘扬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杏花村汾酒酿制技艺,坚持千年传承的固态地缸分离发酵,采用“清蒸二次清”和青花汾酒“伏曲冬酿”传统工艺,酒体清香纯正,天青瓶身、青花瓶盖、活字印刷演绎“一带一路”东西方文明的交融,具收藏价值。

2022年是汾酒复兴战略中的关键一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21.44亿元,同比增长28.32%;归母净利润71.08亿元,同比增长45.7%。其中第三季度营收68.1亿元,同比增长32.54%;净利润20.96亿元,同比增长56.96%,主要经营指标再创历史新高。对业绩增长,山西汾酒称主要是公司产品销量增加及产品结构提升所致。公司进入由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转变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