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到帮办 | 松江泗水和鸣新房交付必须先签收后验房?

新房到了交付日期,开发商却不让业主先验房,必须先签字才能看新房,松江区泗水和鸣小区的一位业主蒲女士不禁提出质疑:买东西还能先验货,更何况是花了几百万元购入的房子呢?
接到蒲女士的反映后,新闻晨报·周到帮办记者先后联系了开发商和松江区房管局。目前,经过协调,开发商已同意业主先验房后签收的要求。

▲有业主发现门槛石开裂

反映:新房只能先签收后验房?

今年10月2日,是蒲女士在松江区泗水和鸣小区购买新房的交付日期,原本是开开心心的一件事,可过程却并未如蒲女士所想的那般顺利。

开发商会诱导客户先签字,然后再去验房。”

蒲女士感到很疑惑,她以前也有过买房的经历,但是从未遇到过这样的规定,在她看来,如果花费几百万元购买的新房出现问题,自己又把字签了,那么处境会变得非常被动。

说起开发商的这一“套路”,蒲女士直言,不少业主一不注意就会先把字签了:

开发商一般会让业主先缴纳物业费,然后告诉业主需要签个字,最后再带着业主去看房、验房。”

“买东西还得先验货吧?我们先验房有哪里不对吗?”当蒲女士发现还没看见房子就让她签字时,她明确表示自己要先验房,如果没有问题,才会签收,然而,这一要求遭到了开发商的拒绝,对方一直强调“不会有问题的”。

这种坚决且不太友善的拒绝验房态度,让蒲女士更加坚信了自己的想法——不能随便签字收房。

即便蒲女士拨打了开发商的投诉电话,仍然没有得到一个满意的答复,为了确保业主最基本的先验房再签收的权益,蒲女士找到了新闻晨报·周到帮办记者,同时向12345市民热线反映了这一情况,希望开发商能够正视收房的流程问题。

疑惑:到期未签字视为自动签收?

蒲女士并不感到意外的是,当其他业主先签字后验房后,不少业主发现新房果然存在着一些问题。

9月30日至10月6日是松江区泗水和鸣小区集中交房的日期,不少业主在业主群里“炸开了锅”。

▲业主在群里交流验房发现的问题

在业主群里,15号楼一位业主自称验房师查出了很多问题,还配上了一个“掩面哭泣”的表情,而其他业主也在群里逐一罗列出了验房时发现的问题。

诸如地板高低不平、瓷砖空鼓、墙面不平、下水管堵塞等等问题,都一一出现在业主群里对话框中。

▲有业主发现门框与墙体存在较大裂缝

其实都不是大问题,但也要找物业修,业主报备以后就只能排队等着,主动权都在开发商和物业手里。”

蒲女士说,由于10月6日就是交房期限的最后一天,开发商还在一张交付通知书里标明,如果到期业主没有验收签字,那么就会视为自动签收。

在蒲女士出示的“住宅交付通知书”上写道:买受人接到通知书,无正当理由拒绝接收或未在规定时间前来办理相关手续的,房屋损毁、灭失的风险和费用均自本通知书规定的交付使用之日起由买受人承担。

我不会接受这个条款的,因为是开发商不让我先验房。”

蒲女士表示,她会坚持自己的要求,如果开发商不同意先验房,她会一直向相关部门反映。

房管:和开发商交涉后可以先验房

10月13日,周到帮办记者根据“住宅交付通知书”上的联系电话,联系上了泗水和鸣小区的物业服务中心,了解开发商为什么不能让业主先验房再签收,而客服人员则表示“这个我也不清楚,是公司里决定的。”

随后,记者根据客服人员的说法留下了联系方式,等待开发商的回应,但是截止发稿,始终没有收到回复。

当天,周到帮办记者采访了松江区房管局建设监管科的工作人员,对方表示,目前对于交房的流程实际上没有明确的法律法规进行约定,而开发商在预售合同里也没有对交房流程进行约定。

因为开发商集中交房,人数比较多,他们就想先核验身份再结算房款,最后验房。”

该工作人员称,泗水和鸣小区总共有624套房子,已有596套房屋已经签收交付,剩余28套房子如果业主有自己的需求,再去和开发商预约办理也是可以的。

“我们和开发商交涉过了,后续交付中,业主可以和开发商协商先验房。”蒲女士告诉周到帮办记者,她曾接到过松江房管局工作人员的电话,表示开发商已经同意了业主先验房的需求。

提醒:遇到“先签后验”应谨慎

房子作为贵重商品,业主在签收前想要确认房屋质量为何会遭遇重重阻碍?如今网络购物都能提供“七天退换”的缓冲期,更何况是动辄数百万元的商品房,签收前竟不让业主看上一眼?

周到帮办记者接到市民蒲女士的反映后,想方设法联系了泗水和鸣小区的物业服务中心,试图联系上开发商,但截止发稿时,对方一直没有回复。

蒲女士说,实际上,“先签后验”在新房交付中颇为常见,即便这样做并不违规,但对消费者而言,如果发现房屋质量问题,可以拒绝验收并向开发商主张违约责任,但如果开发商坚持先签字后验房,此后再发现房屋质量问题,就可能碰到开发商拖延、推诿、拒绝承担责任等一系列问题,这对消费者维护权益极其不利。

蒲女士遇到的问题,实际上是很多购房者的担忧。周到帮办记者建议,若碰到此类情况,消费者一定要谨慎处理,必要时可以向相关部门反映,切实维护自己的权益。

对此事的最终处理结果,周到帮办记者将继续保持关注。

来源:周到上海       作者:陈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