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空中的扳手旋转时会翻转、刘洋用2米长吸管喝果汁……“天宫课堂”第三课来了,新知识请查收→

10月12日下午,“天宫课堂”第三课开讲啦!

与此前不同的是,本次太空授课是首次在问天实验舱进行的,由神舟十四号飞行乘组航天员陈冬、刘洋、蔡旭哲面向广大青少年进行授课。

此次的,“天宫课堂”又有哪些新知识?首次在问天实验舱“开课”,将有哪些全新体验?快来看看!

第一个实验室向大家展示的是微重力环境下毛细效应。

在太空中,航天员陈冬将三根粗细不同的塑料管同时放在水中,其中最细管子内的液面飞速到达顶端↓

而在地球上,细管虽有上升,但速度并不如在太空中的那样迅速。

陈冬介绍,这是因为,在太空没有了重力的束缚,表面张力作用会更加明显,会驱动液面不断上升。

同时,航天员刘洋表示,这个实验看似简单,但十分有用。

“比如航空器发动机的燃料储箱、高空热管等都利用了毛细效应。”

在随后进行的水球变“懒”实验中,航天员刘洋成功演示了紫色水球从“活跃”到“懒惰”的过程↓

通过在水球中加入小球的方式改变了小球的振动。这个实验告诉我们,小球的加入使流体的振动发生了一定的变化。

在太空的微重力下,刘洋向大家展示了用2米长的吸管轻松喝到了芒果汁的过程↓

这是由于,在地面会受到重力的作用,我们用饮水管喝水时,液体管越高,吮吸就越费力。

“空间站是微重力环境,仅仅依靠吮吸的力量,就可以喝到2米以外的饮料。”

在天宫课堂第三讲中,航天员陈冬还在“会调头的扳手”实验中展示了微重力环境下的扳手旋转翻转的现象↓

陈冬表示,空间站常用的扳手在空中旋转时会自己翻身,来回变换这是苏联航天员贾尼别科夫在空间站中偶然发现的,所以也叫贾尼别科夫效应。

“研究发现这个现象与扳手的旋转方式和它质量的分布有关系。这个现象在地面不太容易看到,但是在太空中这就是小菜一碟。”

不仅如此,神舟十四号航天员还向大家展示了问天舱内的植物生长情况。

问天舱内生菜和小麦长势良好,生命生态实验柜里的水稻种子已经长成了一棵棵水稻植株,里面有高杆水稻和矮杆水稻,这一实验将实现太空水稻从种子到种子全寿命周期培养。

在约50分钟的授课中,航天员通过视频通话形式与地面课堂师生进行了实时互动交流,地面课堂专家也就有关科学问题进行认真解析。此次活动,在中国科学院空间应用工程与技术中心设地面主课堂,在山东菏泽、河南郑州、云南大理分设3个地面分课堂,约400名中小学生代表参加现场活动。

如此生动有趣的课程内容,也引发了不少网友赞叹:

太空授课世界第一

好神奇!!!正在看直播,好有意思啊

来源:周到上海       作者:陆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