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鲸鱼剧场”自制剧上新:这盏“小台灯”送给孩子,也送给你

上海小朋友又有新剧看啦!这一回,被大家亲切称为“大鲸鱼剧场”的上海儿童艺术剧场(上汽荣威儿童文化中心)推出了第三部自制剧《小台灯LUA》(中文版),该剧将在10月15日与观众正式见面。

据介绍,《小台灯LUA》是“大鲸鱼剧场”与西班牙Volia剧团继《我要飞,去月球》(中文版)和《看不见的朋友》(中文版)的一次全新合作。不同于前两部作品将真人表演和动画影像无缝衔接的表现方式,《小台灯LUA》采用了国内儿童剧中少有的后现代戏剧的装置手段,借用一个6级台阶和其他道具构建出了场景、角色和故事情节。

该剧讲述了一个充满诗意的故事,试图让小朋友明白黑暗与光明之间对立统一的关系,克服对黑暗的恐惧:在一座无影之城,居民们由于畏惧黑暗总是开着灯,而影子们只好东躲西藏。直到有一天,一盏名叫Lua的小台灯想看看在自己光照之外的黑暗中到底藏着什么,于是Lua遇到了从未见过的、让她害怕又好奇的小影子。两个小朋友试探着向彼此靠近,奇幻旅程就此开启。

为了这出不到50分钟的演出,“大鲸鱼剧场”制作团队花了一年多的时间,剧本、道具、排演,主创人员全都按照适合成人观看的一流戏剧作品的标准完成。带韵脚、甚至有些诗化色彩的台词,是绝大多数观众在首次观看时就会注意到的特质。据介绍,剧本是经由西语专业翻译、英文专业翻译共同翻译,再由其将中文剧本一遍遍朗读给西班牙导演辛西娅,找到合适的韵脚,因此,中文剧本制作便花费了3个月的时间。操纵多变的道具,用诗意的语言演绎故事发展,这些全靠一名演员来完成。对于这个关键的角色,“大鲸鱼剧场”还邀请了上海戏剧学院专业教师徐阳担任这出独角戏演员,通过半年多的排演终于将这部作品完整呈现给观众。

这份诚意,也在《小台灯LUA》的试演会上得到了认可。数十位小观众,各抒己见阐述了自己的理解,也在试图追问更明确的意涵表达。而一位看完全剧后不禁落泪的“90后”大观众则回忆起了自己的成长过程:“我本人从小也很怕黑,后来害怕黑暗在我的生活中逐渐演变成害怕未知,如果我能早点学会与未知的黑暗相处,现在也许能更勇敢地迎接那些从黑暗中走向我的‘怪物’。”

可以说,作为为孩子们打造演出的团体,大鲸鱼剧场和Volia剧团都怀着真挚平等的态度用舞台语言与每个孩子进行交流,最终锻造出适合孩子同时也适合成年人的戏剧作品。在这样一个看似简洁、为小朋友打造的作品中,创作者没有舍弃戏剧的丰富内涵与审美创造。工业文明与自然、科技引发的人际关系壁垒以及人与自我的关系,这些深刻的话题都被打碎融入了故事中,在不经意间以一种不说教的方式表达出来,让观众可以多次回味这一隽永的戏剧作品。“《小台灯LUA》像是一首交响乐,内涵立体丰富,充满哲思与诗情,相信每个观众都可以获得独此一份的感悟与体验。”剧场总经理沈莉表示。

在《小台灯LUA》制作完成之后,“大鲸鱼剧场”也完成了“自制剧系列”的基底与框架搭建。面对后疫情时代下的演艺市场挑战,本土化作品增量是“大鲸鱼剧场”给出的应对方式之一。《小台灯LUA》的成功制作,是剧场直面挑战、积极主动完成的内容叠加,以形成多IP、多年龄段覆盖的自制剧矩阵;同时,该剧的成功制作也在纵深开拓国内儿童剧的表现形式与文本内涵,为少年儿童提供优质精神食粮,让他们在戏剧中照见自我,丰富对自身及他人的理解。

值得一提的是,为了将新剧的影响力进一步扩大, “大鲸鱼剧场”在筹备《小台灯LUA》的同时,也根据剧中的角色设计了不同类型的衍生品,如LUA造型的刺绣书签和金属徽章,以小房子和小影子为灵感的背包,台灯形状的卡片灯,多款衍生品颇有意趣,大鲸鱼剧场衍生品生态体系又增一员。

来源:周到上海       作者:曾索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