蕨类是起源于恐龙同时代的植物;苦苣苔科植物则大多生长在喀斯特地貌的石灰岩石缝中,被称为“石缝中的精灵”;很多兰花也已成为珍稀濒危植物……上海植物园迁地保护成果展示昨天开幕,通过景观营造、生境展现和单体盆栽等形式,展示蕨类、苦苣苔科、热带兰等上海植物园近50年来收藏的各类珍稀珍贵植物,描摹展现不同的植物家园,也显示植物园在生物多样性保护中的作用。
展览分为四个展区,分别以“绿色地球”“精灵山谷、山谷之灵”“蕨觅世界”和“芝兰深林”为主题。主题景观区以球形为主要元素,展示热带植物组合景观、大型花球、苔藓球、苔玉球等,唤起人们对环境、对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意识。
苦苣苔展示区展出苦苣苔科植物共计50种(含品种),其中包括上海植物园苦苣苔科植物保育中心自育杂交的新品种。展区内一座超大型雨林缸“山谷之灵”颇具特色,它是国内首座以苦苣苔科植物为展示主题的雨林缸。缸内运用大体积的英德石来营造地形,并通过一套全自动人工气候控制系统模拟苦苣苔原生地气候。雨林缸内展示苦苣苔科珍稀濒危植物约25种,还有彩叶凤梨和空气凤梨等品种共同展示。
目前,上海植物园苦苣苔保育中心共收集苦苣苔约250种(含品种),经过多年的保育,种类和数量已达到展示的要求。据悉,我国的苦苣苔科植物资源非常丰富,它们大多生长在喀斯特地貌的石灰岩石缝中、密林下阴湿处或者熔岩洞穴入口处,因此又被称作“石缝中的精灵”。
蕨类植物展区共计120余种(含品种),其中大型鹿角蕨、树蕨、观音莲座蕨等重要看点。展区通过垂挂、壁挂和组合盆栽等园艺布置手法,为游客营造出一个幽静、恬适的静谧世界。同时,通过植物画、叶片拓印画和滴胶工艺品,充分展示蕨类植物叶片的优雅气质。
热带兰展出展示兰科植物80余种,以珍稀濒危植物为主,包括与蚂蚁共生的香蕉兰、椰子香味的细叶腋唇兰、独特蓝紫色血统的大花万代兰,以及有“中国神草”之称的石斛。由于展示的大部分兰科植物并不在开花期,所以园方通过科普介绍牌,向市民游客展现兰科植物的多样性和生动有趣的兰科植物故事。目前,上海植物园收集到的兰科植物约600种(包括品种),其中450余种为珍稀濒危的原生种。
来源:周到上海 作者:郁文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