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预备青春期”圆桌会,男女生分开交流,收获好大!

经历过两次疫情网课的初一学生,在面对青春期到来时,会有怎样的困惑?市十中学初一年级学生近日围桌而坐,参与了老西门街道未成年人保护站开展的“预备青春期”活动,以男女生分开进行的圆桌交流方式,获得更有针对性的指导。

这一届初一学生,在小学时经历了第一次疫情居家网课,六年级时又经历了第二次网课。该校心理老师宋孝玲发现,或许因为接触网络的时间长了,网络环境也对学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有些学生在现实生活中有充分的自我保护意识,但上网时却放松了警惕,有时会对一些弹窗和短视频里的不良内容产生好奇。

也正因此,由学校和老西门街道未成年人保护站精心策划的这场“预备青春期”活动,以圆桌的形式,创设自由、平等的良好讨论氛围,从成长的标志开始,感受青春期的生理变化,尤其关注网络安全,帮助青少年学生保护自己,免受侵害。

在春泥心理的专业老师赵依妮和虞婷带领下,学生们饶有兴致地观看了短片,从家庭的视角感受生命成长的不易与艰辛。“他们对小婴儿成长的片段尤其感兴趣”宋孝玲老师介绍,因为这个年龄的青少年学生,进入到自我意识发展的很重要阶段,对“自己从哪里来”会有很大的好奇和关注。而与之相关的生命教育主题,也唤起了学生们的共鸣,“每个人的生命和身体都是独一无二的财富,因此,爱护自己的身体至关重要。”

初一年级的张雪莹就表示,“大自然是神奇而美妙的、是生生不息的;人也是一样,进入青春期后,会明显感觉到身体上的变化。青春期也会遇到一些尴尬的人和事,我会大胆地向不好的行为说‘不’。青春期是懵懵懂懂的,感觉一切都是那么美好,我会好好享受它、珍惜它!”

而网络安全也是此次圆桌交流的重头戏。“网络上的不法分子,往往首先会以同龄人、好朋友的人设出现,骗取信任;对于负面的信息和语言要保持警惕,自爱自重,懂得保护自己的同时,也不能伤害他人”,老师们还教给大家一个好方法“NO GO TELL”——对于任何可疑信息或诱导,首先要说“NO”,明确拒绝;其次要“GO”,立刻去找值得信任的成年人寻求帮助;并且要“TELL”,坦白说出来,能获得更有针对性的帮助。

这也让同学们受益匪浅。闵怡佳同学就表示,“这次讲座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如何保护自己’,老师不仅告诉我们如何判断,而且还教会我们如何应对。有些披着羊皮的狼隐藏在人群里,我们需要时刻提防,保护好自己!”

在一个半小时的活动中,同学们也不断完善了自己的《预备青春期成长手册》,积极分享,坦诚交流,在解码青春期的过程中学会喜欢自己、尊重自己,也懂得尊重别人。

来源:周到上海       作者:李星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