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高气爽,“绘行上海”活动又出发了!这一站:绘行高桥

秋高气爽,“绘行上海”活动又出发了!

这一站的目标是:“绘行高桥”。

在老师的带领下,孩子们来到了高桥仰贤堂。

一路参观后,他们完成了思维导图的制作,深入了解了高桥仰贤堂的历史。

接着,孩子们搬好小板凳,开始写生建筑。

看过老师的示范后,孩子们开始独立创作。

高桥仰贤堂为沈晋福旧居,有优美的傍水观景阳台和亲水建筑,是高桥镇上第一家建有地下室的住宅。建于20世纪30年代初,1933年竣工。     

  

仰贤堂坐北朝南,临靠高桥港,建筑面积约1100平方米,主楼约640平方米。建筑为中西合璧的两层砖木结构,正面看是中式宅院,从背面隔河相望,又像是一座建在水上的西式别墅。平顶为晒台,楼下有地下室,四周有5米高的防火墙,沿河建有坝岸和两座河埠,楼上沿河设阳台。

内部装修富丽堂皇,不仅镶嵌着精致的木雕和字画,也安装着西式的壁炉吊灯;做工用料精益求精,沿河驳岸工程和地下室防水层至今牢固如初。

2006年,高桥镇政府利用已修复的仰贤堂,开办了“高桥历史文化陈列馆”。该馆共有600多件展品,浓缩了高桥上千年的历史,较全面地反映了高桥的历史文化、生产生活以及乡风民俗等各个方面。

2014年4月4日,公布为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

孩子们为眼前有着悠久历史的老建筑而感到惊叹,一幅幅具有个性的画作就这样诞生了。

此次活动由高桥镇团委、妇联主办,外高桥集团财务公司团委协办,上海浦东后素文化艺术服务中心承办。

共青团浦东新区高桥镇委员会书记刘俊表示,“青少年作为共产主义的接班人,肩负着共产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使命。高桥镇团委坚持用青少年易于接受的语言和方式,在体验教育中,进一步团结引领广大青少年听党话、跟党走,激发高桥青少年奋发进取的精神风貌,传承红色信仰基因。”

“绘行上海”系列活动,以上海建筑(在地标志性建筑、优历建筑及文保建筑)为场景,通过制作思维导图和写生(实地或半临摹)的方式,让青少年了解城市的发展、变迁以及建筑中的美学要素,形成审美情趣,并滋养其积极的生活态度。

活动创办五年多来,“绘行上海”系列活动带着孩子们画过诸多老建筑。

比如,武康大楼、徐家汇天主教堂、思南公馆、邬达克纪念馆、外滩海关大楼,1933老厂房、1862老船厂、多伦路夕拾钟楼、川沙连民村、惠南海沈村、惠南马氏民宅、川沙黄炎培故居、洋泾农业银行旧址、康桥浦东老宅、中华路小南门邮局等,足迹遍及上海的许多地方。

来源:周到上海       作者:徐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