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立项30周年、人民科学家钱学森归国67周年。
上海交通大学钱学森图书馆在国内首次推出以载人航天三十周年为主题的互动线上展“中国载人航天三十周年科普展微信小程序,用视频动画展示钱学森为我国载人航天事业发展做出的杰出贡献,回顾中国载人航天工程三十载壮丽征程。
1955年10月8日,钱学森一家所搭乘“克利夫兰总统号”邮轮抵达香港,重新踏上魂牵梦萦的祖国土地。一年后的10月8日,国防部第五研究院正式成立,开启了中国航天发展的新篇章,中国的导弹和航天事业从此开始起步。
“507”“714”“863”“921”这四个以数字命名的神秘代号与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紧密相连,也是联系钱学森与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重要线索。
此次上线的中国载人航天三十周年科普展,以解密四个代号的短视频为起点,揭开中国载人航天的发展序幕。展览为每位观众设定了见习航天员的特定身份,鼓励见习航天员们自主前往不同展览板块了解火箭发射、神舟飞船、交会对接、空间站以及返回舱等不同阶段的任务内容。
在空间站板块,见习航天员们不仅可以了解中国空间站的构型组成,还能进入模拟空间站内部,解码航天员的无缝天衣、太空实验柜,重温航天员们的三次太空授课。
为了增强观众的互动参与感,钱馆还特别设计了青少年太空艺术作品展板与太空达人徽章分享环节。
通过在线征集优秀作品,将充满天马行空创造力的青少年太空艺术作品融入展览,打造青少年可参与的科普展览;分享环节则通过观后感言与完成见习航天员任务后获得的徽章,吸引更多公众探索中国载人航天发展现状。
中国载人航天三十周年科普展是钱学森图书馆借助网络新媒体提供科普教育资源,激发青少年航天科创热情与思维的又一次有益尝试。
展览入选2022年全国科普周活动以及第21届社会科学普及活动周,钱馆将积极响应日益增长的公众对于科普文化服务的需求,策划组织更多丰富多彩的科普活动,讲好中国故事、传播科学家精神和载人航天精神。
本次线上展览将展出至2022年12月31日。
识别小程序码线上观展
来源:周到上海 作者:董川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