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已有半月,今年的小一新生适应得还好吗?受2020和2022两次疫情影响,在小班刚进园时居家封控,在大班幼升小时又居家封控,无法进行常规的实地探校等幼小衔接活动。这会让他们害怕上学、抗拒集体生活吗?
周到君近日采访了沪上多所小学,一探究竟。
小一新生:对进入小学的渴望很强烈
今年的小一新生经历过两次疫情封控居家,这会让他们害怕上学、抗拒集体生活吗?
高安路一小的老师们给出了否定的答案:“恰恰相反,这届小一新生对进入小学的渴望很强烈,提到能到校园里和小伙伴一起上课玩耍,他们的眼睛特别亮!”
早在暑假的线上家访时,老师们就发现,今年的这届小一新生虽然没能体验往年常规的幼小衔接活动,比如到小学实地探校,在集体生活的感受中确实也有所缺憾,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就抗拒小学生活。
相反,正是因为居家的时间长,所以他们对进入小学校园、成为小一新生,和老师、同学面对面交流,有着极其强烈的渴望。
而为了帮助同学们尽快适应小学生的学习生活,学校特意安排了学习准备期项目化活动,和同学们一起探讨“会学习的孩子是怎么样的?”
学校为全体新生准备了一本新生小册子《我是小学生啦!》,打开就能看到校园的地图。
跟随地图,孩子们在正副班主任老师的带领下,一起参观认识校,大操场,风雨操场,卫生室还有图书馆……七彩校园,带给孩子无限的遐想。
老师们还用各种游戏化的教学方式,帮孩子们尽快融入集体生活。比如一起玩击鼓传花,谁拿到了花就要大声地介绍自己。有些小朋友有点害羞,老师就会真诚地鼓励:“他看上去有些紧张,我们一起鼓励一下他好吗?”在这样的游戏中,孩子们大胆地打开心扉,交到了新朋友。
不仅如此,师生一起读了有趣的绘本《大卫不可以》,培养孩子们的规则意识。
在高一小学的华展校区,校园里还有一个“问题”台阶,上面写满了各种各样的问题,比如“会学习的小学生是怎样的呢?”这是老师留给小一新生的思考题,可以通过小调查的方式,问问身边人,或许会有启发。这项有趣的开学作业,也将帮助这届特殊的“小一新生”,尽快衔接小学生活,做更好的自己。
新生家长:更关注孩子的心理适应
施莉虹是卢湾一中心小学的一年级年级组长,早在开学前的家访时,她就和老师们一起,尤为关注今年小一新生和家长们的心理与诉求。
她们发现,相比于前几年家长对于“学科学习”的关注,今年的家长明显更聚焦于孩子的心理,是否能顺利融入集体生活?被长时间居家影响的学习习惯是否能尽快调整回来?孩子的体能是否跟得上小学的作息节奏?……
“这届新生很特殊,在幼儿园小班时就遇到疫情防控居家,对于集体生活还来不及熟悉;而大班的幼升小关键阶段又再次长时间居家,虽然幼儿园也会想各种办法进行线上幼小衔接培养,但确实在集体生活的适应、学习习惯的培养等方面会有所不足”,施莉虹介绍。
而且这届学生又恰逢“双减”后各种幼小衔接学科培训班退潮,家长在减负之余,也会有些隐隐地担心,孩子的“零基础”是否能顺利面对小学要求。
对此,卢湾一中心和嘉定卢一实小的老师们都明确告诉家长,零基础入学不等于零准备。
为此,学校利用开学两周的入学适应期,准备了2022年新版的新生指导手册和苗苗学习手册。
在新生指导手册上,家长和孩子可以对小学生活有大致了解。“往年会有提前入学参观,今年因为疫情暂时无法开展,有些孩子是开学后直接进校的,所以我们的新生指导手册也作了更新,放上了许多新的活动照片、学校简介,还有项目和荣誉等等,让学生对学校有充分的了解。”
不仅如此,开学前两周,孩子们还用上了新版的苗苗入学手册。
幼儿园和小学的上课模式不一样,新生如果一下子进入学科学习,可能会因为不适应而产生恐惧。老师们通过活动册的设计,帮助孩子静下心来听,完成小任务,尽快融入小学生活。比如,唱唱好习惯儿歌,读读背背,练习涂色描红,帮助熟练用笔,这些都为小学的口头和书面学习作准备。
在教室门口测量体温、清洁双手,待所有防疫工作完成之后,孩子们进入班级,开始了入学后的适应活动。了解校园、整理书本、学唱校歌……从坐姿到文明礼仪,从课内到课下,从学习到卫生,老师都耐心细致地讲解着。
老师们用甜甜的微笑、鼓励的眼神,传递着对孩子们的关爱,帮助孩子们消除陌生感,渐渐融入校园生活。
此外,定期发布的午餐菜单,贴心安排的午休时光,也让这届小一新生在开学两周里,逐步适应了小学生活,并满怀期待。
校方:积极应对这届新生的三个改变
在上音实验学校教导主任赵瑜看来,这届小一新生与往届相比,有三个较为明显的不同。
首先,是生活方式的不同。这届新生的运动量相对较小,而对屏幕的依赖性则更高。老师们在前期的家访中也发现,由于疫情过后,父母复工,大多数孩子由老人或保姆带,运动量相对减少,看电视看电子屏幕的时间更长了。
其次,是行为习惯的不同。原本幼儿园作息比较有规律,进园出园、午休、吃饭、都井井有条。但几个月的居家时间,有些家庭对孩子的作息比较纵容,孩子的生物钟节奏有些混乱。
再次,就是这届新生的自我核心意识更强。或许因为和同伴的玩耍交流少了,孩子更习惯于沉浸在自己的“小世界”里,或是面对屏幕中的虚拟世界。
也正因此,面对全新的小学生活,这届孩子和家长在强烈的期待之余,也有些惶恐,不知是否能顺利衔接集体生活,适应小学的学习要求。
为此,上音实验学校在入学准备期,特意设立了“5个版块养成计划”,帮助这届小一新生尽快适应小学生活。
五大板块,包括熟悉环境、认识伙伴、学习礼仪、学科学习,锻炼身体等环节。
比如,熟悉校园环境,可以引导孩子从超长的居家时间中走出来,熟悉校园里的一草一木,各个教室,从“宅”的状态中走出来;而认识伙伴,则鼓励孩子们和更多同学去交流,学习基本礼仪,融入集体生活;此外,学校设置了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鼓励学生锻炼身体,到操场上蹦蹦跳跳运动起来,享受在校园里充分放松身心的快乐;同时,老师会帮助学生建立作息秩序,从进校到出操、上课、上厕所,用餐等等,让孩子习惯有秩序的生活,感受到小学生的学习是很快乐的,这些都能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小学生活。
而对于个别需要特殊帮助的学生,班主任还会建立“一人一策”,确保每个孩子都能顺利度过入学准备期,成为一名自信的小学新生。
来源:周到上海 作者:李星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