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报记者 曾索狄
匆匆忙忙盯着孩子吃完早饭,目送他下楼和丈夫会合,孩子却意外没了踪影,一个操心的母亲至此陷入了崩溃……在芒果TV热播的悬疑剧《消失的孩子》中,李晟挑战了一个挣扎在职场和家庭的母亲形象。
人物戏份不多,却足够让人印象深刻。无论是处理家务时的麻利,还是对丈夫孩子的千叮咛万嘱咐,又或是寻找孩子时的焦急崩溃,李晟都处理得十分接地气,让很多观众直言“已经找不到小燕子的影子”。
在接受晨报记者专访时,李晟坦言,虽然“陶芳”这个角色戏份不多,但她希望能演出角色情绪上细微的差异,更希望让观众不仅仅是觉得这个母亲“令人窒息”,而是有着对这个群体更多的反思和关爱。
而在告别《新还珠格格》的光环12年之后,现在的李晟对自己的表演也有了更多的信心,“我觉得比以前演戏要有想法多了。”
“每一集细分角色情绪”
新闻晨报:陶芳出场很麻利的状态、丢失孩子后的失魂落魄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你觉得这个角色难在哪里?
李晟:以前这类型的角色会有一个很长的转变过程,但这次的戏有12集,全都是一天之内发生的事情,陶芳的状态却没有太大的起伏。因为她是一个辅助型的人物,从一开始在家里不停忙碌,对丈夫和孩子都很有要求,再到孩子丢失了之后的崩溃、抓狂、懊悔,她的(情绪)没有一个大的转变。
对观众来说,如果你没有变化,12集看下来一定会审美疲劳。所以我当时做了很多功课,每一集细分角色情绪,从着急,到崩溃,到不敢相信,都要有划分。
新闻晨报:那么你准备了哪些细节来丰满陶芳?
李晟:像陶芳“鸡娃”的细节,剧本已经给得非常足了,从她怎么唠叨,怎么迅速地把面条弄凉给孩子吃,已经充分告诉大家,这是一个操心的妈妈。但失去了孩子以后的状态,是需要自己去想的。
比如说埋狗的那场戏,原来剧本写她直接冲过去,看到是狗,坐在地上哭,说“妈妈错了,莫莫你在哪儿”。但我觉得人在巨大的恐惧之下,是说不出话的,我就问导演,如果一定要说话,我能不能只说一句?一直在喃喃自语说“我错了”“别吓我”,我想要的是那种紧绷的状态卸下来之后的崩溃。以及我觉得在这个阶段你是不会在人面前哭的,你不确定孩子到底有没有事儿,如果哭,就等于认输了。我就跟导演商量,能不能看到挖出来的不是孩子,就强撑着最后的一丝力气转身要走,这时旁边有人说了一句“还好不是莫莫”,这句话最后击溃了我,这才蹲在地上,崩溃了。
“为什么都是妈妈的问题”
新闻晨报:陶芳的情绪点一直在高位,会不会也有“入戏太深”的时候?
李晟:我看弹幕,很多人说“这个妈妈一出来就吵”“吵得我头疼”。但你想,这是一天内发生的事情,她一定是在焦虑、焦急,想着孩子到底在哪儿,可能到后面才会有一些细微的变化。这些戏没办法用技巧,你要想让大家有共鸣,就必须真,一点假都做不了。
新闻晨报:你觉得从陶芳身上能学到什么?会有反思吗?
李晟:很多弹幕都说这个妈妈有问题。我很想问,为什么都是妈妈的问题?《消失的孩子》多少是有点倾向于父亲的视角,对妈妈的塑造没有那么完整。我们没有篇幅去写,妈妈为什么这样?我也跟朋友聊,妈妈“鸡娃”到底对吗?
在我们家,管教小孩,立规矩的时候一定是我来——我怕男性的力量太强,小孩会吓坏,爸爸又是男孩子的第一个偶像,我不想让孩子觉得暴力可以解决问题。那么,我就要承担起训孩子的责任。从这个角度,我是非常理解陶芳的。
当然,我也觉得陶芳“鸡娃”的方法有问题,应该树立孩子自驱学习的能力,而不是天天逼着他去学。但陶芳有什么“大问题”吗?很多弹幕说“这个妈妈很窒息”,但我相信等发弹幕的年轻人长大了,可能他们也会反思。我相信这个戏不是要让大家来批评妈妈,而是鼓励大家跟着剧情,去看看我们给了这些不同的人群一个什么样的环境,他们为什么会变成这样?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社会问题、家庭问题?以及我也希望妈妈们要相信自己,不要给自己那么大的压力。
新闻晨报:戏里陶芳承受了太多重压,戏外你的育儿经是?
李晟:我觉得家庭是一个整体,大家各司其职,爸爸一定有他的作用,我们家小朋友对爸爸说的话更会听。你要跟孩子做朋友,尊重他的想法,让他有选择的权利,又要知道他还是个小孩,要给他适当的引导,保护他的安全。所以当爸妈真的是有很多的功课要学的。
“现在我很肯定我是专业演员”
新闻晨报:《消失的孩子》播出以后,有很多网友期待你出来多接戏,你是怎么规划的?
李晟:我也希望啊!确实现在一方面(拍戏)大环境没有那么好,另一方面我原本是偶像剧出身的演员,现在露出的也少,谈戏时也会遇到质疑,这些都是很现实的问题。我得慢慢地让导演们能看到我,相信我是可以演很多角色的演员。
新闻晨报:从《锦心如玉》的反派到《消失的孩子》的妈妈,也有很多人说你接戏更大胆了。
李晟:我没觉得这是个大胆的事,或者很多人说的转型,我也从来没想过。这些年我确实觉得好多戏演起来没什么意思,有些主角视角的戏背离了我做演员的初衷,我就是想体验很多不一样的人物,不一样的人生,我想有进步。而且,要演适合这个年龄的戏,硬去拗的话,自己也难受,观众也难受。
新闻晨报:但你表演的起点很高,心态上会挣扎吗?
李晟:我最初被大家知道,也没有觉得自己多么厉害,或者觉得我是个明星。大家可能会觉得从主角到配角要经过多么挣扎的心理过程,我都没有。我看到那个人物是独一无二的,看到人物身上让我感兴趣的点,我就不会去想她是主角还是配角,或者说我有没有戏,能不能盖过别人,没有。像《消失的孩子》陶芳就是一个纯配角,但很多人看到了这个角色立体的东西,这就够了。
新闻晨报:怎么评价自己现阶段的表演?
李晟:肯定还是有很多上升的空间,但我觉得比以前演戏要有想法多了。不是说我变得太有自我意识,没有整体意识和角色意识,而是我觉得我会更专业了。因为我是学画画的,以前我心里很怯,但现在我很肯定地知道,我是一个专业的演员。
新闻晨报:你和李佳航夫妻双方都是演员,私下会聊戏聊表演吗?
李晟:会,像我老公不是之前拍《破事精英》吗?他们团队会把所有人找来,给每一集打分。每个人物多少分?你最喜欢的桥段是什么?不喜欢的点是什么?我自己的戏我都没这么仔细过,我写笔记、观后感,写了不下20篇。私底下我们也很喜欢聊戏,看一些片段,琢磨为什么人家处理得这么好。
新闻晨报:那这次他怎么评价你演的陶芳?
李晟:他看完两集觉得还是很好的,当然我们自己也判断,这个戏给到陶芳的还是一个偏浅的视角,人物虽然有很多细节,但并没有完全展开,所以也有点遗憾,希望人物可以更立体、更丰满。
来源:新闻晨报 作者:曾索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