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民请收中秋祝福!老画家从英伦发来一只“五仁月饼”

每逢佳节倍思亲。今年中秋前夕,远在万里英伦的上海老画家陈星伟因疫情原因不能回国与国内亲友团聚,于是早早提笔制作了几幅迎中秋的画作,连同他手写的书信和一段视频,委托本报发给国内亲朋好友,同时也发给上海的读者朋友,向大家致以节日祝福和问候。

陈星伟绘画的四幅中秋作品

陈星伟是著名海派花鸟画家、高级工艺美术师,今年已经81岁高龄。1960年代他从四川美术学院毕业之后,分配来沪工作,自此居于上海,而上海也成为他的第二故乡。陈星伟以国画花鸟和水彩画见长,曾担任中国流行色协会副秘书长,《流行色》杂志主编,上海市工艺美术系列高级职称评审委员会主任,曾被评为上海市劳模,享受国务院政府津贴。

2019年10月,陈老先生去英国女儿那里探亲,因新冠疫情而滞留英国。今年5月初,他创作了三幅作品支持和声援上海抗疫(加油上海作品征集活动)

8月20日,距离中秋节还有20天,陈老先生告诉记者,听朋友说8月24日后上海高温将得到缓解,最高气温在30度上下,让人松了一口气,上海市民可以在清凉中迎来中秋佳节。自己开始中秋节的创作准备,有两三幅迎中秋的画作完成,考虑写上海市民迎中秋的一些习俗还有英国华人华侨过中秋的一些情况,以此来作为给国内亲朋好友以及上海读者朋友节日祝福和问候。

8月28日,陈老先生告诉记者:

我现在在南安普顿,已完成了文字初稿,正修改整理中,月底回去(白金汉郡),有两幅画照片要重拍一下,力争在9月5日前把文字稿和画稿一起完成。

9月7日,陈老先生告诉记者:

画一幅月饼特写,有眼疾又匆忙,尚有不足之处。

陈星伟手写的书信,字字饱含深情

陈老先生告诉记者,自己在上海生活五十年,口味早已转变为喜食带甜味的苏锡杭帮菜式,而吃月饼的口味也随之上海本地化了。

上海菜品集江浙之大成形成自己特色,我现在烧菜也都喜欢在菜里放点糖以增加鲜味,就饮食而言己经是道地地老上海口味了。就饮食文化而言,中国是全球之冠,中国城市居民的饮食结构和营养丰富,已早超越一些欧洲国家。

来沪五十余年,渐渐喜欢上了多姿多彩、制作精美的上海月饼,每年中秋节都成了我大饱口福的享受时刻。自己最喜欢的当属杏花楼的广式月饼,其次是新雅的广式月饼,然后是苏州采芝斋的苏式月饼。近十几年上海流行鲜肉月饼,异军突起,淮海路上光明邨最有名,购者踊跃,成为沪上一道风景线。

众多月饼之中,我吃得最多的是杏花楼的广式金腿月饼和五仁月饼,金腿月饼是以金华火腿为原料制作而成,原料高档纯正,可谓是月饼中的极品,现在这种月饼不多见了。五仁月饼是以核桃、瓜子仁、杏仁、松子和芝麻仁为馅料制造,甜而不腻,富有营养,每年中秋我都要从店家出售的散装月饼中购入几只食用。

陈星伟绘画的五仁月饼,栩栩如生

陈老先生表示,如今的月饼品种之多、花色之齐,真可谓是今非昔比,月饼已是普及之大众食品了,过去要排队买,现在随时可以买。每年中秋节亲朋好友都要送月饼,自己来不及食用,只好请人代劳处理。

陈老先生还让老伴帮自己拍摄了一段视频。在视频中,陈老先生用上海话即兴念了两首小诗,表达对上海故乡的思念之情。陈老先生说,因为老伴视力不好,自己又声音嘶哑,可能视频不是很理想,对此表示歉意并请理解。


陈老先生在英伦发来中秋祝福

小诗(第二首,记者根据录音整理)

八月中秋到,

丹桂已飘香。

九州同赏月,

天涯思故乡。

陈老先生在中秋来信中还专门介绍了英国华人华侨过中秋的情况:

他们都很重视中国的传统节日,重视中秋节的家庭团聚。从国内过来的广式月饼早早在各华人超市出售,伦敦市中心中国城大大小小的餐厅酒楼,中秋当晚酒席早已被预定一空。在伦敦贝克街(柯南·道尔笔下的福尔摩斯曾居住于此,贝克街221B号现已成为福尔摩斯博物馆)这条街上,两家潮州风味餐厅因装修考究、菜式正宗,中秋晚宴更是一席难求。英国华人华侨很重视中秋节团圆相聚,这也表达了他们代代相传对故国(祖国)家乡的热爱与怀念。

各位读者,对自己在异国他乡的亲朋好友,侬有什么中秋祝福吗?欢迎写下侬个留言。

来源:周到上海       作者:严山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