娱乐脱口秀 | 嗜糖的本能

古装偶像剧《苍兰诀》爆红,只要你刷手机就会看到关于它的各种信息,连央视电影频道的评论节目都下场给予非常中肯的意见,认为选角非常合适,是真正的爆款,这一条信息当然也上了热搜,成为粉丝骄傲的证据。出于好奇,我还真点开看了一下,但没多久就败下阵来,从自己的趣味来说,不太能忍受过于饱和的色彩、过于软糯的对白以及甜鞬了的剧情。但奇怪的是,我身边真的有同龄的女性朋友甘之如饴,按理说她们是传说中知性的那一挂啊。好奇问了一下,她们的回答几乎一致,如果你忍过前两集看下去就入坑了,而且真的很解压啊。

图源:《苍兰诀》剧照

说到这我就大概懂了,原来这就是电子代糖啊,话也说回来了,她们看偶像剧,我听脱口秀,又有什么本质的区别呢,不都是为了给不值得雀跃兴奋的生活找点乐子。经过上半年不稳定的疫情反复,观众内心是真累了、真疲了,不知不觉就已经养成一种龟缩、假装的本能,渴望躲进一小部分的安全感里获得片刻的轻松,虽然与此同时,我们当然知道依然有庞杂的信息和情绪汹涌而来,只是我们就像失去数据线的硬盘、没有耳塞的蓝牙耳机、没有电的智能手机,已经没有能力去逐个拆解和消化了,想要的就是有一点点挤出来的空间躺在洪流里享受快乐。《苍兰诀》和剧中“傻白甜”恋情的爆火,跟“爱你”的王心凌、“爱”的苏有朋是一件事,是残存的一小部分的熟悉感和安全感。

看科普文章知道,人类漫长的觅食史中最艰难也最宝贵的经验是从自然万物中提取甜味,在工业革命到来之前,平民百姓如果能吃上一点甜食就是过节了,从端午到中秋再到春节,经典的食材哪一个不是主打甜味。我从这个信息点里推断,生理与心理的需求是相通的,对故事嗜甜也是一种文化传统的延续,是写入基因里的本能,芸芸众生谁不爱甜蜜幸福的剧情,谁又不曾对故事里美好的人儿寄托情怀,而世事越艰难,这种情感需求越汹涌。

在经济学上经常被讲述的一个小段子,大萧条时期的美国,民众最热爱的电影明星是秀兰·邓波儿。

被称为“天选兰花”的虞书欣有几乎焊死的演技天花板,是一个展示日常言行习惯的幸运儿,她做得最对的事就是保持了戏里戏外的一致性。在综艺节目中是粉嫩的感觉,在社交平台上是,到了剧情还是,时间长了,她就被观众认定了是最合适的人选。还用演吗,她就是。演员与观众达成漫长的约定,是好事,但也可以说是坏事,万众膜拜之下也可能是万丈深渊。但凡是公众人物,没有不如履薄冰的,如果虞书欣就是小兰花,那么她必将承担一种压力,如何将“傻白甜”的人设继续坚持。她有没有足够的幸运和能力完成转型,粉丝会接受吗?这是一个面向未来的猜想。还记得秀兰·邓波儿吗?长大之后隐退影坛的她说过一句话:所有的明星都能被人类疯狂的崇拜吞噬,星星接着星星。

这大概就是过分嗜糖的后果,慢慢地侵蚀你身心平衡的健康,上瘾即中毒,一旦割舍就会有明显的戒断反应。当然,我也相信那些暂时痴迷“苍兰诀”的朋友,相信她们在下一个季节就会义无反顾地扔掉“甜食”,追求另一种味道的满足,这是她们无需思考、下意识的自我保护。

来源:周到上海       作者:钱德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