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代表作为我国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主体,是健全人民民主,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主力,人大代表的认真和“硬气”,唤起了人民对他们更真切的期望。随着新一届人大代表的选举产生,他们又将如何履好职,如何更好的发挥代表作用呢?
即日起,我们将采访外滩街道辖区内的部分代表,听听他们将如何结合自身工作“现身说法”,给出答案。
本期人物:黄浦区第二、三届人大代表、上海市律师协会副会长曹志龙
初春时节,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倒春寒”,见证了上海各级人大代表的初心使命与责任担当。广大人大代表迅速响应,有的深入一线参与防控,有的在社区默默奉献力量,有的在岗位上勇敢担当,充分展现新时代人大代表履职尽责的风采。
对于黄浦区第二、三届人大代表曹志龙来说,这场保卫大上海的战役,是守卫人民群众健康的战场,也是律师发挥职业力量的战场。在此特殊时期,他不仅积极响应号召,主动到属地居委报到,加入疫情防控志愿者队伍,以实际行动阻击疫情。与此同时,他更是充分发挥专业优势,全力提供战“疫”法律服务,为疫情防控做好法治保障。
抗疫战场上 他尽心尽力
“疫情期间,无论是个人、单位,还是相关政府部门,依法防控与方方面面关系密切。哪些行为涉嫌违法、哪些权利应受保护、哪些义务应该履行……”越是疫情防控最吃劲的时候,越要响应号召并根据上级要求坚持依法防控。按照区委、区政府要求,黄浦区司法局第一时间落实上级关于疫情防控的各项要求,参与草拟、审查有关法律文书,作为来自律师行业的区人大代表,曹志龙也参与其中。“关于疫情期间发布的文件、公告、政策,必须逐字逐句在细节上进行把控。”曹志龙表示,由于此次疫情突如其来,一些发布的政策来不及马上有针对性立法,但并不代表没有法律依据可言,条条关系到民生的重大问题,居民的反映、社会的反映会是哪些?实施中能否落地?通知的主体写谁?这都让他非常关注,同时也带来了很大的压力。“立足现有的法律规制,依法开展疫情防控工作。法律人要肩负起探索构建新‘规则’的任务,这是所有法律人共同的使命。”曹志龙说。
在为政府重大决策提供优质法律服务和坚实法律保障的同时,他也特别关注社会面上集中出现的问题、难以解决的难题,并加以调研,最后针对现状提出法律建议。针对疫情期间的防疫政策、涉疫医患、房租减免、劳动争议等问题,他通宵达旦,仅用几日的时间便完成了一份长达20多页的报告,供各级政府机关针对疫情防控决策时,方便引用和参考。此外,由他提出的“关于疫情期间防疫工作人员佩戴执法工作证规范执法的建议”,第一时间受到了司法局、公安局的采纳,确保执法人员执法行为合法合规。同时,他提出的《加强黄浦区规模化租赁场所整治的建议》《加强黄浦区国有企业合规体系建设的建议》等,也极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复工复产后,曹志龙又对企业普遍关心的劳动用工、民商事关系(合同履行)、公司治理、财政税收、诉讼仲裁、法律责任、公共法律服务等方面进行全面梳理,形成书面材料,6月1日起,随着上海全面有序复工复产复市。沉寂许久的上海正开足马力推进经济恢复和重振,由曹志龙参与汇编的《黄浦区企业复工复产法律指引手册》大大加快企业复工复产的进度。
(图说:曹志龙在社区里参加疫情防控志愿者)
(图说:曹志龙参加区长与人大面对面活动)
为民服务中 他履职尽责
在曹志龙看来,人大代表不仅仅是一份光荣,更是沉甸甸的责任。“民有所呼,我有所应”,他一直将此作为自己的使命和追求,对于涉及百姓民生问题的法律事务,他尤为关注。在小区封控期间,为解决物流配送“最后100米”困境,不少社区居民群策群力,以团购模式缓解物资供应的难题。可是大家对“团长”的定性、团购的法律风险防范,却是一片空白。为此,曹志龙结合《民法典》《价格法》《关于商品和服务实行明码标价的规定》《禁止价格欺诈行为的规定》《关于疫情防控期间认定哄抬价格违法行为的指导意见》《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法律、法规及政策,为市市场监督管理局进行专题培训并提出了合规建议,落实主体,明确相关法律责任。
值得一提的是,在防控工作持续深入的过程中,在区司法局的组建下,曹志龙的律师团队也成立了志愿团,通过“12348上海法网”和黄浦区司法局“浦江法韵”等公共法律服务平台,提供线上咨询和法律服务,引导群众正确认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在法治轨道上统筹推进各项防控工作,想方设法筑起疫情防控的一道道法治“墙”。
这场艰苦卓绝的大上海保卫战,曹志龙感慨颇深,对基层治理有了更深的思考。疫情凸显了居委会作为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上情下达、下情上传的纽带价值,但在现实中,一方面,上下信息的传递,还存在偏差或滞后,另一方面,面对层层下压的防疫责任,居委权力有限、却责任无限。曹志龙认为,随着疫情下大量政策性安排和居民各种需求的同时涌现,最末梢的居委,往往最直面居民的不满甚至冲突。在未来的社区治理中,如何让社区获得足够的支撑?面向社区的工作方式又如何转变提升?小巷总理们能否更理性决策、敢于拍板、勇于担责?回答好这些问题,社区才能在平常时候有活力,关键时刻有定力。
法治中国是律师赖以生存与发展的土壤,随着我国法治进程的不断推进,人民群众对人大代表的要求越来越高。采访后期,曹志龙也表示,接下来,他将着重关注企业合规、青年就业、全过程民主的建设等方面,发挥专长,为经济、社会与法治建设积极建言献策。同时,他也将深化打造“黄浦区外滩街道人大代表联络站”和“黄浦区人大常委会基层立法联系点”,在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依法履职中充分发挥好法律专业特长和优势,为推动法治政府建设、为城区居民传递民声、汇聚民智贡献法治智慧。
来源:周到上海 作者:李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