卿佳否?在上海之巅,朵云·艺“书”节用阅读和艺术向读者道一声问候

卿佳否?这是古时的一句问候语。

在书店逐步回归正轨的日子里,世纪朵云携手上海书画院,用阅读和艺术向读者道出了这声温柔的问候。

8月28日,以“卿佳否——来自远方的信”为主题的展览在朵云书院·旗舰店和思南书局同时开幕。

26位艺术家、44件展品、3家书店巡展,一份主题书单、一系列“艺术+”活动,共同将今年的朵云·艺“书”节打造成一道秋日的艺术盛宴。

26位艺术家44件作品 ,以信笺尺幅呈现深厚情感

本次展览汇集了上海老中青三代艺术家,他们自主选择关于感情、信件或尺牍的书,以此为由头为本次展览创作一两件书画作品。

创作期间,艺术家们还特地到朵云书院·旗舰店和思南书局,从书本中获取灵感,展览最终呈现了26位艺术家共44件作品,分别在朵云书院·旗舰店和思南书局展出,并于10月9日起至朵云书院·广富林店进行巡展。

张强辛、乐震文、余启平、张弛、李俊、王鸿定、丁一鸣、郑文、苗彤、鲍莺、甘永川、薛俊华、林明杰、邵仄炯、王客、顾炫、华波、张恒烟、谢顺、凌云之君、李晨、周全、罗宁、高榕、许非同、姜鹿语等艺术家参展。

据策展人徐旭峰介绍,以水印信笺尺牍的形式出现的当代书画展可谓首次。“经得起看”是此次展览的第一个亮点。

此次展览以信笺作尺幅限定,从构图、技法、想法上,大大增加难度。盈寸之间,读者可以更近距离地细看,尺幅虽小,却添巧妙。

乐震文和张弛的作品在已有水印图案的基础上巧妙安排再创作;薛俊华的作品将雅做到极致;以草书见长的李俊首次拿出了自己多年闭门仿石涛和清人笔意的山水作品。每一件参展作品都别具匠心,各显神通。

同时,此次展览贴合“卿佳否”的主题,传递了艺术家的情感。

参展的老中青三代艺术家之间,有的是师徒,有的是校友,有的是跨界同道。艺术家们相处多年,彼此之间也常用书信往来。

徐旭峰说:“这些作品可以说都是最‘真’的作品,因为,画家们的性格、向往都在里面。同时,也希望读者在看到这些作品的过程中,又有精神上的共鸣与回响。”

书单、讲座、沙龙、演出,呈现丰富的“艺术+”系列活动

通过展览将艺术与阅读结合,并举办形式多样的“艺术+”系列活动,发现艺术的各种可能,让艺术更贴近读者,这是朵云·艺“书”节的特色,也是世纪朵云发起这个项目的初衷。

今年参展的艺术家们不仅从关于感情、信件或尺牍的书中获取创作灵感,更联合为读者推荐了一份主题书单。

推荐书中有例如《顾随致周汝昌书信集》《艺术家的书信集》《观看的技艺:里尔克论塞尚书信选》《把宇宙作为方法:天体物理学家写给所有人的101封信》这样关于文学家、艺术家,甚至物理学家的书信集,也有如《飞鸟集》《山羊之歌》这样的诗集,还有《遗我双鲤鱼》这样的学术书,从书法、绘画、印章、刻帖、园林等多角度解读吴门手札。

今年,朵云·艺“书”节的系列活动将通过讲座、沙龙、演出三种形式让读者领略艺术审美。

中国美术学院博士,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副教授胡建君将带来一场主题为“梦华拾遗——宋代文人审美与当代生活”的讲座,从苏东坡说起,结合热播剧《梦华录》,展开传统文人日常生活与审美的画卷。

上海博物馆书画部孙丹妍则将以“时代的风云与碎屑——明人信札欣赏与解读”的讲座,从明代名人信札中窥见他们鲜活的人生。在“卿佳否——来自远方的话”沙龙活动中,策展人徐旭峰与此次参展艺术家林明杰、邵仄炯将就本次展览的主题展开对话,与读者进行轻松的分享。

此外,一场名为“音乐家书”的主题音乐会也将奏响在朵云书院·旗舰店的“云端”,通过钢琴独奏和家书朗诵,观众可以欣赏到巴赫、莫扎特、贝多芬、舒曼、勃拉姆斯、柴可夫斯基的钢琴名曲,以及那些关于亲情、友情、爱情的音乐家书。读者可关注“世纪朵云”微信公众号获取活动报名信息。

上海书画院院长李俊说:“来到朵云书院,就像进入了一本书,在阅读各种故事。”

他十分赞赏将艺术与阅读结合的理念:“开展这样一个既可以阅读,又开以欣赏的展览。通过这个形式,让展览更具书卷气,使书店更具艺术性。”

上海世纪朵云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凌云谈到:“去年举办的首届朵云·艺‘书’节,以艺术+阅读的形式来做展览,并通过其他一系列‘艺术+’活动丰富整个项目,为读者提供了形式多样的主题性的文化活动,展现了作为一家新型文化空间的多种可能性,可以说是一种有益的尝试,也受到了读者的欢迎。今年我们与上海书画院一起合作,为读者呈现专业、丰富、有人情味的艺术作品和系列活动。”

来源:周到上海       作者:徐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