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港新片区三周年 海事学子与“未来之城”共成长

“新片区成立那一年,正好是我将临港作为职业生涯起点的一年。”上海海事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毕业的何玉梅,2019年一毕业就选择了留在临港,目前就职于上海积塔半导体有限公司。

2019年8月20日,一座“未来之城”开启了崭新画卷的描绘。时至今日,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也将迎来它的三周岁生日。上海海事大学作为第一批入驻临港的高校,积极服务国家战略和行业发展需求,主动融入临港新片区建设,众多海事学子也将扎根临港、服务临港当作自己的使命,他们努力将自己的青春力量、创新力量融入这座“未来之城”。

何玉梅在上海积塔半导体有限公司的工作照

“在学校期间,听到老师讲起临港未来关于人工智能等一些产业落地的国家规划和战略,这让我对临港发展很感兴趣,也奠定了我后来留在临港的基础。”作为临港新片区的第一批年轻建设力量,何玉梅从不后悔留下来见证这座“未来之城”的成长。

“三年前,我们的工作地点和用餐地点在很简陋的蓝色铁皮房,当时临港对集成电路行业的片区发展就有很多规划,在这三年间,我们的办公环境得到了很大的提升,新片区集成电路行业的发展规划也在一步步落地。”回忆三年来的工作经历,何玉梅不无感慨地说。近期,她正在关注上海的房价,新片区房价相对市区便宜很多,让她对接下来的生活有了更多规划。

“2018年,乘坐16号线和1043路公交,我踏上了研究生的求学之旅。出于机缘巧合,2021年初,我作为最早的一批实习生来到了上海临港新片区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党政办公室实习,通过为期半年多的实习,我坚定了留在临港的想法。”徐玲是上海海事大学2021届法律硕士毕业生,谈到实习结束后能够顺利留用,徐玲表示“这都要得益于实习期间,学校与公司正式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

徐玲现在主要负责金融板块的办公室工作。她回忆刚来临港的时候,觉得临港像是“世外桃源”,颇具诗情画意。新片区成立以后,路上开始吊塔林立,办公楼里灯火通明,切身感受到临港翻天覆地的变化。她认为,临港新片区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依然可以保持风景迷人。

徐玲在上海临港新片区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的工作照

 “很感谢在母校学到的专业知识和导师的衷心教导,让我毕业以后能够凭借自己的能力留在这座城市。”2021年毕业于上海海事大学物流工程学院机械工程专业的鲁鹏,目前就职于特斯拉(上海)有限公司,担任尺寸工程师。

鲁鹏说:“临港是一个很年轻的城市,在这里,大多数人都是从最基础开始奋斗,生活成本也不会很高。会让家乡不在上海的学子更有归属感。而且临港一系列关于集聚人才的落户政策和打造临港新片区人才新高地的具体措施也十分具有温度和吸引力。”在马上要迎来临港新片区三周年之际,鲁鹏希望自己能够在这座未来之城留下自己的痕迹,在临港安居乐业!

鲁鹏在特斯拉(上海)有限公司的工作照

今年,上海海事大学通过“线上+线下”多措并举,努力降低疫情对毕业生就业的影响,对标国家战略和学校特色定位,在保障就业率的同时提质增效,鼓励毕业生到临港新片区企事业单位就业,到航运相关企业和航运相关岗位就业。学校调动各类信息资源,建立临港新片区就业信息平台,对临港地区企业招聘信息全时段滚动展示,重点宣传。

在临港新片区成立三周年之际,众多的海事学子作为这座“未来之城”飞速发展的见证者,也与临港新片区共同成长,对未来他们充满希望,他们相信,临港新片区将会是一个全新的宜居宜业的现代化新城。

来源:周到上海       作者:乔一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