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时候,南京路步行街没有了喧闹
只见匆匆扩建的方舱医院
伴着救护车疾驰的一路鸣叫
外滩风景线啊不再拥挤
和外省市白衣战士的合影
只有一江春水默默感激的微笑……"
这是诗人桂兴华写在2022春夏之交的长诗《大上海,风衣飘飘》中的句子。
■桂兴华(右)在研讨会上
昨天,“红色诗人”桂兴华长诗《大上海,风衣飘飘》朗诵研讨会在浦东图书馆举办。“桂兴华诗苑”首个读者活动日同时举行。
作为中国改革开放以来,朗诵诗作品最多、影响甚广的“红色诗人”,今年74岁的桂兴华,在他的代表作《跨世纪的毛泽东》《邓小平之歌》之后,再添上这部大视野与小细节再度紧密结合的《大上海,风衣飘飘》。
春夏之交,桂兴华想着汗水在防护服里流淌的志愿者,一个人操持两个多月家务,在经历“煮饭的锅被烤焦,红枣汤烧干,啃着干瘪的馒头……”等废寝忘食的耕耘后,终于完稿。
上海市作家协会党组书记王伟评价:“长诗《大上海,风衣飘飘》堪称桂兴华的呕心沥血之作。从他那澎湃的笔力中,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一场前所未有的特殊战斗的壮阔波澜。桂兴华先生不仅是一位热情的红色主题文学作品的创作者,也是一位富有责任感的红色文化传播者。他的创作和传播实践,为上海文坛增添了一抹耀眼的鲜红色彩。”
上海社科院研究员何建华写道:“被誉为‘红色诗人’的桂兴华,属于上海这座城市。他以深厚的情感积累、思想积累和生活积累,紧扣时代脉搏,视角从微观切入,激情从细节喷出,以极强的艺术感染力唤醒了红色记忆,为我国诗歌界平添了一道华彩乐章,在文坛上连续引起反响。”
他认为,“桂兴华以诗人的责任担当,浓墨重彩还原上海的原色,凸显了上海的底色”。
“感谢我同龄的老友,诗人桂兴华,以他不老的永远昂扬的青春激情,记录在这场特殊战争中所有为之付出的人们,还有在一线他们奋不顾身投入的场景。历史为之而永恒。”文艺评论家毛时安说。
据悉,这部最终定名为《大上海,风衣飘飘》的长诗,序为《梦想,不停在上海打桩》,共7个章节,2000行,由中国作家协会诗歌委员会主任吉狄马加题写书名,今年年底将由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推出。
■“桂兴华诗苑”首个读者活动日
此外,设在浦东图书馆五楼浦东名人文献馆内的“桂兴华诗苑”昨天和读者见面。
现场展示了桂兴华1970年赴安徽插队落户、1976年发表在《安徽文学》上的处女作《梨,金灿灿的梨》,以及从1997年起贺敬之给他的一系列题字,2012年他邀请秦怡到塘桥社区参加活动的大幅照片等。
来源:周到上海 作者:徐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