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爱国卫生运动开展70周年。市爱卫会近日印发《上海市国家卫生区巩固管理办法(2022年版)》,致力提升公共卫生环境治理水平,提高基层社会卫生健康治理能力。 市爱卫办透露,将实施健康细胞工程,推进健康促进医院、健康社区、健康学校、健康企业(园区)、健康机关等健康场所建设
“国家卫生区”是我国城市卫生管理工作的最高荣誉,是一个城市综合实力、城市品位、文明程度和健康水平的集中体现。经过25年不懈努力,本市率先实现国家卫生区、镇全覆盖,卫生城镇创建走在全国前列。
新冠疫情发生以来,市爱卫会以全面提升国家卫生区镇常态化巩固质量为载体,组织各区开展市民卫生健康行为倡导、城乡人居环境整治、公共卫生设施维护、病媒生物预防控制、重点场所卫生管理等系列爱国卫生专项行动,有效增强市民公共卫生意识,提高基层社会卫生健康治理能力,构筑起群防群控、联防联控的严密防线,为防控疫情发挥基础性作用。
卫生城镇创建是一项长期任务。为此,本市跨前一步,根据国家要求,结合上海实际,出台国家卫生区巩固管理办法。市爱卫办介绍,本市国家卫生区巩固管理办法聚焦三个关键词:全域化、层级化、网格化。
首先,推进“全域化”管理。按照“全域推进、示范引领”原则,建立卫生健康街镇建设制度,推进健康城市建设,打造卫生创建升级版。卫生健康街镇建设将不断丰富工作内涵,定期在各区推荐基础上推选一批示范街镇。同时推进健康支持性环境建设,开展卫生合格单位、健康家庭推选活动。
其次,强调“层级化”管理。建立年度评估制度,每年对16个区开展一次全覆盖的国家卫生区巩固情况监测评估,通过指标评估、现场评价和社会评议等方式,及时发现薄弱环节和重点问题,采取针对性解决策略,持续提升巩固管理水平。各区探索对区域重大行政规范性文件和由政府投资的重大工程项目进行健康影响评估,推动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
最后,注重“网格化”管理。一方面,建立社会监督制度,即专业监督和群众监督相结合:住房和城乡建设、城市管理、市场监管、卫生健康、生态环境、绿化市容、农业农村等部门按照行业管理承担的职责任务进行专业监督,同时发动群众参与国家卫生区(镇)管理,强化群众监督,对明察暗访、群众投诉的问题,建立台账,限期整改。另一方面,建立网格化数字化管理制度,强化国家卫生区(镇)巩固常态化管理,通过精细化城市管理,发挥基层单位的监督管理职能,实现对公共设施、市容环境、环境保护、公共卫生、食品安全的全方位监管。
今年恰逢爱国卫生运动开展70周年之际,市爱卫办同时呼吁全社会行动起来,传承发扬爱国卫生运动优良传统,努力践行“人人是自己健康第一责任人”的理念,共同营造良好卫生环境,养成文明健康、绿色环保生活方式,共建健康美好幸福家园。
来源:周到上海 作者:陈里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