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日高温,沪上公交行业的充电工人在高温环境下作业,夜间的环境温度可达到60℃,充电工人的衣服上结起了汗碱。但他们为确保公交车辆的正常满电运行,始终坚守岗位,没有一丝抱怨。
高温天气下,新能源公交车在行驶过程中用电量增大,部分车辆于中午或午后便进场补电。充电工们顶着40℃的温度,时刻紧盯返场的补电车辆,严格执行防疫措施,戴好口罩,一丝不苟地完成着插枪、刷卡、检查、记录车号等工作。
充电工人们的身影穿梭在室外广场、车库楼层、充电桩设备之间,身上的衣服湿了又干,沾满了汗渍,结起一层白花花的汗碱,但他们始终没有一句抱怨,他们的工作态度反而更加仔细和认真。
夜晚是大规模车辆进场停驻充电的时间。每一辆公交车在行驶过程中都会产生来自动力电池的热量,再加上充电桩本身运行时所散发的热量,导致夜晚的充电工作环境温度比白天还要高。当所有车辆全部停进场后,夜里的环境温度可达到50-60℃。车间负责人说道:
“虽然工作环境格外炎热,但也必须克服高温,为新能源公交车辆的安全运行保驾护航,守护市民的绿色出行。这是我们的责任所在。“
充电工人们在拼搏,而公交供电设备也需要保养,维保部门的工作人员也在高温下辛勤工作,为守护城市公交供电安全挥洒汗水。维保部门负责人表示:
“供电设备的维护比较复杂,每一根小线都需要我们亲手拧紧,必须仔细查看,有些元器件还需要拆开,查看内部是否完好,并对设备进行绝缘和接地电阻试验,确保设备的完好性和安全性。我们在高温酷暑环境中对供电设备进行专业的‘体检’。”
目前,部分充电站的设备正在进行改造,需要将第一代老旧的直流输入充电桩升级改造为最新技术的交流输入集控充电桩。施工过程中,面临改造设备多、施工范围大、连续高温天气等困难,更要考虑在新能源公交车辆运营数量不减少的情况下确保次日电量充足。在困难面前,班组工作人员毫不退缩,正在一步步完成任务。
值得一提的还有,在供电设备的保养过程中,经常需要停电操作,变电站内也就变成了“桑拿房”,在高温环境里,进行现场作业的女子班成员们挥汗如雨,工作服干了又湿,湿了又干,最后凝结了一层白白的盐花,但她们毫不在意。而后勤部门也时刻关注着员工的健康,配备足够的防暑降温用品,努力为一线职工撑好“遮阳伞”。
来源:周到上海 作者:钟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