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上海斯特恩小提琴比赛决赛开启!六强选手云端Battle

8月26日至28日,六位选手,六座城市,将云端联手,呈现“纪念斯特恩百年诞辰——第三届上海艾萨克·斯特恩国际小提琴比赛:决赛选手音乐会”,比赛还将为六位选手每人提供2万美元奖金,作为他们将来的继续深造和职业发展启动金。

2016年创办后旋即在国际舞台上声名鹊起的上海艾萨克·斯特恩国际小提琴比赛如今迎来了第三届。

2019年8月,第三届上海艾萨克·斯特恩国际小提琴比赛报名正式启动,原计划2020年年初完成线上预选,并于当年8月在沪举行四分之一决赛、半决赛和决赛。但受疫情影响比赛被迫延期,组委会和两位评委联合主席大卫·斯特恩、徐惟聆,在评委和选手的线上“面对面”会议上公布,决赛采用线上形式进行。

于是,2021年8月,吉本梨乃(日本)、托马斯·勒福尔(法国)、林瑞沣(中国)、费利西塔斯·希夫纳(德国)、陈蒨莹(中国香港)以及李襄琳(美国)等6名选手经过8天激烈的线上角逐,晋级决赛。

入围决赛的6位选手

如今,他们虽然仍无法到上海集结,但将以钢琴伴奏的形式完成两首协奏曲的演奏录制并在线提交,其中一首是自选作品,一首为组委会指定中国作品——首位获得格莱美最佳当代古典音乐作曲奖提名的华人、著名作曲家周天创作的《夜途》。

而参赛选手必须演绎同一部中国原创作品也是该小提琴比赛的重要赛制之一,“因为音乐人通过演绎一部音乐作品进而对一种文化生出的理解肯定会更加直观生动,也更加印象深刻,” 比赛执行长陈寅解释道。

余隆给第二届比赛亚军选手颁奖

上海艾萨克·斯特恩国际小提琴比赛是伴随着上海交响乐团的国际化进程而诞生的赛事,比赛组委会主任,也是这项国际赛事的发起人余隆表示:

“过往两届比赛已经让世界看到了上海斯特恩小提琴比赛的国际标准和极高规格。比赛不是为了竞技,而是为了给年轻音乐人提供一个职业发展的国际平台,13位评委一致为现在这个创新性的决赛方案感到骄傲,这种创新也再次证实了一件事——中国正在参与制定国际音乐比赛的新标准。”

上海交响和小提琴比赛组委会为选手们建立起了跨洲际的合作网络,可为优秀选手提供演出、唱片录制、国际经纪公司引荐等一系列职业合作资源。比如首届和第二届选手木岛真优、周颖赛后都重返上海交响乐团,作为独奏分别与青年指挥家庄东杰和指挥大师梵志登合作,很多选手也由比赛开始打开职业大门,牵手中国、澳大利亚、美国等诸多职业交响乐团。

 “今年,我们仍然会点对点地把优秀选手推荐给知名乐团合作,力度甚至比往年更大,对扶持青年艺术家向来不遗余力的余隆总监,已经有了非常详细的计划”,比赛执行长陈寅透露。

“此外,除了决赛选手每人2万美元的奖金,奖金池里的剩余资金仍会用于支持选手们未来与职业乐团和艺术家的合作。”

赛事联合评委主席大卫·斯特恩

提及父亲的音乐精神对本届赛事影响时,大卫·斯特恩表示:

“上海艾萨克·斯特恩国际小提琴比赛表彰和认可进入决赛的每一位选手,把视野放到比赛氛围之外,关注更长远的未来,这种做法非常符合艾萨克•斯特恩的精神。音乐不是竞赛,而是一种最为深沉的交流方式,为每位选手提供的奖金能够帮助他们去寻找和打磨出属于每个人与众不同的声音,用以表达自我。2020年比赛原本是作为艾萨克•斯特恩诞辰百年纪念的一届赛事,随着比赛的延期,我们能在2022年以六位年轻人富有才华的表演来纪念他,倘或他泉下有知,一定会非常开心。”

据了解,今年8月的“决赛选手音乐会”后,选手依旧可以线上“问诊”,由各评委“联合会诊”线上“望闻问切”,聆听除了演奏技巧之外,如何和乐团、指挥搭档演出,及如何与经纪公司合作等多种职业发展路上不可绕过的迷津指点。 

来源:周到上海       作者:王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