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生态土塘到高科技养殖车间,盒马耗时三年培育的活虾上市了,39.9元/斤!

在盒马大宁音乐广场店,盒马自己养殖的首批活虾上新了。

这也是零售行业内首个尝试自己养虾,并真正实现活鲜产、供、销一体化的新农业项目,因此盒马为其注册了商标——盒田虾。

目前,盒田虾已在上海部分盒马门店有售,标价39.9元/斤。

生物技术+工厂化养殖

同样都是由北美白对虾的虾苗培育,从外观上来看,盒田虾的虾壳更薄,色泽更透亮,与传统对虾很是不同。

据了解,这主要是因为盒田虾的养殖环境与培育技术的革新。

传统虾塘多为露天设置,在乡间泥地上挖坑填水,而盒田虾则是在盒马位于崇明的养殖车间中长大,池底带有加热设备,水温全年控制在28℃-30℃之间,这也是最适宜南美白对虾生长的温度。

同时,养殖车间采用空气源热泵机组供热的方式,模拟产地水温,绿色环保,加上封闭环境杜绝病害,保持种苗稳定。

养虾项目负责人孙习武在采访中表示,盒马所采用的是“生物絮团”和“人工湿地”相结合的养殖技术。

所谓“生物絮团”,其实是一种有益菌。像制作酸奶一般,在养殖用水中加入有益菌,它便可把虾的粪便和没吃完的饲料等物质,在池子中化解处理掉。

部分养殖用水还可经过“人工湿地技术”进行尾水回用,从而尽可能实现循环利用,耗水量是传统的“流水养殖模式”的1/10。

所以从养殖工艺上来说,决定了这是一种无抗生素的养殖方式。因为有益菌的存在,一旦放了抗生素,就不可能实现这种养殖方式。

此外据了解,盒田虾的养殖水盐度也较高,控制在10-18‰,因此虾肉的口感会更加鲜甜,出肉率也会高出2%—3%。

破解活鲜养殖痛点

孙习武说,活鲜产品从养殖、运输到销售环节,存在养殖成功率低、运输和暂养损耗高、持续稳定供应差等行业痛点难题,这也是为什么盒马要向活鲜产品上游产业延伸,自己养虾的原因。

一位水产行业人士介绍,传统养虾模式有几大痛点:

  • 一是生产模式落后,过度依赖土地和水资源,造成一定的资源浪费和坏境污染;

  • 二是养殖环境开放,无法很好的保障养殖场的生物安全,造成养殖成功率和成活率低;

  • 三是养殖装备与设施化自动化程度低,耗费人力和可复制性差;

  • 四是养殖理念和食安意识不足,养殖过程中存在使用违禁药品现象,食品安全难以得到保障;

  • 五是受季节性和区域性影响,造成冬季和内陆城市对虾生产成本高,市场供给不足问题,导致消费者要花更多的钱才能吃上活虾。

而工厂化、数字化、规模化的养殖方式,则可破解产供销链路中的绝大多数难点。

三年只为养自己的活虾

为了养出盒田虾,盒马养虾团队三年前就开始在崇明扎根,从一片生态土塘,到变成一座高科技养殖车间。

据养虾项目成员庄保陆表示,三年间,他们失败过很多次,养不活虾是主要原因。

有时候虾苗会带病害进来,包括一些细菌等,都会导致虾在养殖过程中出现问题。我们要有益菌数量高于有害菌,才能保持良性的养殖环境。

后来,养虾项目团队专门设立了一个隔离检疫车间,在虾苗养殖之前,会先进行5-7天的观察检测,一旦在此期间检测到虾苗身上带有病害,就直接销毁。如果没有问题,则进入下一个养殖阶段,为确保万无一失,后续还会再就进行1-2次的检验。

庄保陆说,目前盒田虾的成功率在80%以上,而依靠传统养殖方法则只有20-30%。

目前,盒马在崇明的一期养殖车间有4200多平方米,能够年产盒田虾100-120吨。随着未来养殖车间的进一步扩容,产量提升,将会有越来越多盒田虾从池中“蹦上”市民的餐桌。

来源:周到上海       作者:姜欣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