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提琴、装裱画、爵士乐……上海市民夜校师生开启线上“开学第一课”

小提琴演奏入门、爵士演唱入门、单口喜剧、网红抖音爵士舞、动漫基础入门……7月4日开始,上海市民艺术夜校1个总校、11个分校、18个教学点56个班的线上直播互动课程开启,与此同时,夜校线上免费视频课程也正式上线。

这是上海市民艺术夜校第一次在线上与学员相遇。

目前开设的线上直播课程共56门,参与学员626人;每个班10-25人不等,7月4日-7月8日陆续上线开班。教学费用由原先线下每期500元12次课,降至每期300元12次课,平均每节课25元。

一些不适合开设线上培训的课程,如木艺、陶艺、焗瓷等对场地和设备有较高要求的班级取消此次线上授课,并为已报名学员退费。

爵士演唱入门课老师 邹帆

上海市民艺术夜校,每年春秋两季与上海年轻人相约。2022年,“打造50个市民艺术夜校服务点”被列入上海市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这也是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合并组建后的首个上海市为民办实事项目。

三月份,夜校启动了春季班的报名,全市16个区纷纷加入,一场疫情延长了报名成功市民的等待,居家期间,就有不少市民在公众号上纷纷留言询问开学日期。当天,市民艺术夜校在市民的期待中开启了线上之旅。

据市群艺馆馆长、市民艺术夜校总校负责人吴鹏宏介绍,夜校此次开通线上班也是一种全新的尝试,满足部分市民的需求,同时顺应公共文化服务数字化转型发展,并且可以随时应对线下紧急状况。待线下班开放之后,夜校将线上线下“两条腿走路”,为更多市民提供更好的服务。“这一次,我们项目组从原来的一百多门线下课中筛选出了56门适合线上开设的课程,并在开课前请老师轮流试讲,制作视频指导老师们使用腾讯会议,确保课程适合最终在线上进行。”

本次课程没有另外招生,以三月份报名的学员自愿参与为主,小班教学,原有的课后作业讨论微信群及打卡等制度依然保存。“我们力求扬长避短,尽力挖掘线上课程管理的优势,为夜校后续的发展探路。”项目负责人杨玲芝表示。

杨蚕,小提琴入门课老师,上海交响乐团青年小提琴演奏家

谈及线上和线下课程的优势对比,小提琴入门课的主讲教师杨蚕表示,线下课程有助于学员之间的交流合作,有利于排演重奏。但线上课程更利于老师做示范和一一观察学员反馈,“因为都是第一视角,学员和老师的演奏可以很好地传递给对方,不存在因为教室中座位的远近影响教学效果的情况。”

“为了线上课程我们也进行了针对性的备课,比如我会用图片课件的形式展示拉琴的姿势和相关乐理,还可以利用腾讯会议的举手功能,一一倾听大家的反馈,效果也很好。”杨蚕补充道。

昨晚的课程结束后,部分学员向记者分享了线上课程的心得。装裱画课程班学员表示,主讲老师和助教老师双人授课的模式十分贴心,学生可以在课程进行中随时在群聊中向助教提问,这样既不耽误主讲老师的授课进度,又同时解答了学员们的问题。

也有学员表示网络卡顿会导致部分授课内容缺失,主办方回应称线上课程会有实时录像功能,后续可以回看。

此外,7月4日当天,主办方还在上海数字文化馆页面设计专栏,分批推出40门市民艺术夜校线上免费视频体验课。内容由市群艺馆总校及各区文化馆分校提供,分为音乐、舞蹈、戏剧、曲艺、书法、美术、摄影、非遗、文学等9个门类,每门课程有6至8个短视频组成,市民可通过市民艺术夜校专题页面直接进行在线观摩和学习。

主办方表示,还为学员们提供了低价租赁乐器的选择,大家可以在体验过课程之后,再更理智地决定是否要购买专业的乐器继续学习下去。

同时,考虑到线下艺术教育可以为广大学员提供了一个交流互动、兴趣小组的环境。夜校将根据疫情防控情况,在本月中旬向市民开放群众艺术文化馆,并提供一些参观活动。此外,计划在秋季班恢复市民艺术夜校的线下培训课程,覆盖全市50个服务点位,再推出80门课程。

据悉,市民艺术夜校计划年内覆盖16个区,以市群艺馆为总校,联动设立50个服务点(20个分校和30个教学点),预计共开设150门课程,拟招收学员1万名。

来源:周到上海       作者:王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