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大概是飞哥做餐饮以来,第一次对烈日炎炎的夏天,这么心怀感恩。
今年的上海,入夏比往年推迟了1周左右。“还好,总归是赶在6月1日前热了起来。”飞哥坐在茂名北路80号“多多关照”的门口,望着路上稀稀落落的行人,咂摸着小店一天的营收。
冬日里暖心暖胃的关东煮,在贪图凉爽的夏季,本就不是顾客的首选。“也正因如此,不能堂食对我造成的损失相对小了很多。”
倚在20多平米临街小店外的竹椅里,伴着夏至夜晚的暑热,周到君和“多多关照”的店主飞哥一起聊了聊,想从谈话中找到这座城市蕴藏在街头巷尾的活力和烟火气。
从一名餐厅帮厨开始,飞哥耐着性子,一步一个脚印,走了出来。即便是自己出来开店,也是一家家小店关了又开、开了又关,“出来单干的十来年,磨炼最多的就是我对困难的承受度吧。”
员工:再难也会发全额工资
员工好了,小店才会好。这是飞哥刻在骨子里的理念。于是,面对长达2个月颗粒无收的惨状,飞哥宁可自掏腰包全额发放工资,也坚决不肯按照上海最低工资标准2590元来做。“这是作为一个老板应该担负的责任,不能只想着自己赚钱时候的好,在困难的时候就把员工的利益撇到一边。”
15万,这对一家利润微薄的沿街小店,并不是一个小数目,但却是飞哥实实在在投在店铺和员工身上的钱。“他们也要生活,要过日子。我也还要他们继续回来上班。”
事实也的确如此。“多多关照”(茂名路店)在恢复线上营业后,没有一名员工离开。“而且,我们这里还有人从外面辞职回来的。”
负责该店的店长,曾经是飞哥开色拉店时的员工。后因经营不善,资金链断裂,色拉店宣布倒闭。彼时的飞哥已经身无分文,竟为了不让员工吃亏,向银行贷款来赔付员工工资。
飞哥在多多关照门口
2年后,飞哥重整旗鼓,在茂名北路上开起了这小店。得知消息的前员工,毫不犹豫地辞掉了稳定的工作,降薪入职,成为了飞哥的左膀右臂,在茂名北路上共同撑起一片小小的美食天地。
拥趸:是客人也是朋友
风雨无阻,一对年轻情侣几乎每天准时在“多多关照”出现。几年前,飞哥还在开酒吧,这对爱喝酒的小情侣竟在不知不觉间成了熟客。“其实,那段日子,酒吧已经快撑不下去了,可能随时都会关门。”或许是为了“只要还有顾客,自己就再坚持一天”的信念,心软的飞哥愣是熬过了资金周转的困难期。
后来,飞哥来到茂名北路80号,开始售卖关东煮,也捎带着卖酒。作为在日本、台湾深受人们普遍喜爱的大众美食,在魔都,成为了打工人在冬日深夜里的灵魂安慰。
在热气腾腾的烟雾里,忘掉工作和生活的疲惫;在鲜美清甜的滋味里,品鉴人间的烟火气。
店内一景
“一开始,我给小店起的名字叫‘关东大侠’,充满豪气,但是我朋友听了直摇头,建议我改为‘多多关照’。”飞哥笑着说:“真的多亏了大家的关照,我才能走到今天。”
店里还有很多熟客,就像这对小情侣一样,和飞哥是相识已久的朋友。即便是隔了一段时间再见面,大家依然能热络地聊着天,谈谈最近的自己,互相分享生活中的苦与乐。
局促的空间里,装满了人们在这座城市生活的“足迹”。
店主:仍然期待“报复性消费”
恢复正常生产生活秩序的那几天,几乎每家店的后厨都散发着“恶臭”。飞哥也在忙着清理腐烂的食物。好在,做关东煮的原材料里冷冻食品比较多,虽说过了2个多月,但也还都在保质期内。要扔掉的只是一小部分。
为了积极自救,飞哥也想尽办法做线上外卖。“各大电商平台的抽成太高了。因为不能堂食,大量商家涌入,竞争反而更大了。”不仅没有飞哥想象中的提价爆单,甚至有时候还需要自己贴钱。飞哥苦笑着说:“能薄利多销就算好的了。就怕开门营业比不开门要赔得更多。”
的确,小店每天一开门,就意味着房租、人工、原材料等等一系列的固定支出。
茂名北路80号
如何撑过这段苦难的日子?恢复堂食,成为了小店主们最迫切的期冀。“现在日子难过,是因为只能做外卖,我相信,只要能堂食了,就能等到人们‘报复性消费’,我们就能‘满血复活’。”
在此之前,小店需要坚韧地活下去。幸好,飞哥坦言自己前两年赚了一点钱,能补足这两个月的亏空。
“我从来没想过闭店。为了员工的生计,为了多年的熟客,为了我这些年起起落落吃的苦,我都会用尽全力熬过去。”
来源:周到上海 作者:沈冠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