赴港IPO,威马汽车将迎来再次爆发

港交所日前披露的新一批IPO申请名单显示,威马汽车上市主体威马控股有限公司位列其中。根据公开的招股书显示,威马汽车2020年总收益达34.46亿,同比增长63.3%;2021年总收益达63.64亿,同比增长84.7%,毛利率为-5.1%。

赴港上市,威马蓄力突围

最近几年,赴港IPO在新造车企业中的热度持续高涨,IPO不仅能够持续性输血融资,还能将资本关注的重心进行转变。

对于此时的威马来说,市场竞争激烈前后夹击,外部融资生存环境,IPO后输血问题解决,这些都只是表象。更深层次的原因在于,想要抢占未来科技竞争高地,就需要在智能化方向有足够的延伸及深耕,特别是在自动驾驶赛道,以科技创新构建竞争壁垒才是根本。

深评,威马的智能驾驶能打吗?

威马的竞争壁垒就是其领先的智能驾驶技术。具体到AVP无人自主泊车来说,从目前的行业格局看,各家企业在技术量产中均有不同的特点,但大多数都设置了使用限制,需要车主带车预先学习一遍路线,如陌生的停车场,小区固定车位等等。威马的领先之处在于,其不仅率先实现了HAVP记忆泊车,还率先实现了PAVP(高精度地图泊车)。PAVP意味着用户不再需要驾驶车辆预学习泊车路线,车辆依托高精地图就可以实现跨层巡航的无人自主泊车和招唤,像极了电影中高档酒店的代客泊车服务,只不过是智能汽车替代了服务人员而已。值得一提的是,据威马官方消息,PAVP技术已于近期通过OTA推送至W6车型。

对AVP技术应用的用心,并没有影响威马在开放道路中智能驾驶研发进度。实际上,如果从最基础的L2级智能驾驶辅助来看,威马早在2019年已在EX5系列车型上搭载了同级场景最全,最安全的L2级智能驾驶系统。而在高速领航和点到点的智能驾驶中,威马同样没有落后。对应的NLP高速领航和FAD全场景智能驾驶均进入研发成熟阶段。从实际的功能看,NLP最大优势在于安全性提升,针对变道的时机判断,能自主判断变道时机和距离;在进出匝道中,不再需要机械的设置变道距离;而高速领航和跟车时,NLP的跟车距离可小于3米,并实现120km/h的时速刹停,这在驾驶体验中将更贴近老司机的操作。

智能驾驶技术领先的背后,是威马对技术研发的大量投入。从今年即将上市的新车对比中可以看出,在智能驾驶的感知硬件投入中,威马采用了三颗激光雷达。而激光雷达的采购成本在目前行业询价中,已超过1万元。在算力芯片方面,威马依旧达到了“硬件天花板”,采用4颗英伟达Orin-X芯片,综合算力达到了1,016TOPS。而至于汽车智能化的座舱中,威马采用行业领先的底层电子电气架构,以及高通第三代SA8155座舱平台,并实现整车OTA升级。

乘势而上,科技普惠在主流市场获利

智能驾驶的技术先进性只是体现企业的科技实力。更重要的是,技术在对应赛道的优势。目前,智能纯电汽车市场正在从“哑铃型”转向“纺锤型”,3月份的渗透率创历史新高, 达到了23%。

科技普惠是威马汽车一直秉持的品牌理念。科技发展的初衷本就是为了造福大众,而威马是当前造车新势力中唯一聚焦15-25万元主流市场的车企。主力车型EX5、E.5、W6将前瞻的智能体验与普惠的价格相结合,在用户心中建立了高性价比的亲民形象。伴随未来主流市场放量,逐步进入“纺锤型”时代,威马的智能驾驶技术让其车型在这一级的市场中占据竞争力优势,从而让威马跑赢主流市场赛道。

根据资料显示,到2030年,15-25万元主流市场将占据约60%的市场份额。面对如此巨大的市场潜力,深耕中端细分多年的威马汽车拥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如果进展顺利,威马将能获得来自资本市场的资金支持,将持续为其智能科技研发提供“子弹”,实现智能驾驶和智能座舱技术的持续性领先。另外,在国家“双碳”行动的政策带动下,“油电转换”进入关键时期,搭上时代的“顺风车”,威马将迎来再一次爆发。

来源:周到上海       作者:周到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