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不觉间,我们身边多了许多专为战疫而生的移动车辆。它们或是专门设计而成,或是从大巴车、房车、早餐车改造而来,功能上已涵盖了核酸检测、疫苗接种、货物运输等战疫所需的方方面面。
在普陀区,和早餐车同车型的12辆移动核酸采样车集体上线,让核酸检测服务“开”到居民大门,实现车动人不动。
在嘉定区,“50座”的大巴变成“6座”流动疫苗车,让疫苗接种服务同样直抵家门,大大提升了老年居民接种疫苗的便捷程度。
这些不一样的车辆怎样改变了我们的生活?它们又是如何实现从房车、大巴、早餐车到战疫功能车的华丽变身的呢?记者到车辆使用现场,看了一看。
▲视频:疫苗车、核酸检测车、无人配送车……上海街头车辆品种“上新”
“50座”变“6座”,大巴成了最新“流动疫苗车”
近日,在嘉定区嘉定镇街道,一辆外表看起来平平无奇的大巴车上,成了9个防范区小区居民的一站式的疫苗接种点。
本轮疫情发生后,由于新冠病毒对老年人,尤其是有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的老年人危害较大,在各个社区老人接种意愿大幅提升的前提下,为了尽可能避免接种时的室内聚集,由大巴改造而成的“流动疫苗车”正式上岗。
普通大巴车至少有50座,一排座位“2+2”、走道又狭窄其实并不适用于直接“转型”,而需要提前进行改造。
所以我们先把驾驶员后面的座位都拆了,剩余的实际空间大约可以放置6个接种台。只保留最后一排堆放物资,工作人员也能稍作休息。”
街道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前排座位拆除后,他们专门挑选了迷你型的办公桌,固定、装点后作为接种台,另外会配置一个小圆凳作为接种者的座位,再加一台收纳疫苗的小冰箱。
正常情况下,大巴车开到某个具体的点位,在移动网络较为稳定的情况下,只需要外接电源,就能形成一个迷你版的疫苗接种点。
此外,大巴车外,还用帐篷搭出了临时等候区、登记区和室外留观区,遮阳挡雨的同时还能保留室外通风的功能。
记者获悉,这台大巴车将会成为嘉定镇街道的移动疫苗接种点,秉持着“哪有需要去哪里”的初衷,为周边居民提供更便捷的接种服务。工作人员将根究实际运行情况进一步进行优化。例如选择更合适的点位停靠大巴,串联起各个小区的接驳车路线设置会更合理,从而提升市民疫苗接种的便捷度。
一天能走5、6个点位,早餐车变身核酸检测车
“一大早,已经跑了4个点位,这是第5个。”在新村路666号,一辆通体蒂芙尼蓝的中型车辆分外亮眼,从背面远远望去,这似乎是一台地铁口常见的早餐车。然而,只要稍微走近就能看清,车身上贴着的一排蓝白大字:“普陀区流动车采样点”。
两名身着“大白”正透过车子一侧敞开了窗口不断进行核酸采样。他们正在服务的,是居住在新村路附近的兴远园区、齐晟园区、爱建创业园以及沿街商铺的市民。疫情的到来,让原本热闹的企业园区变得安静了起来。原本上千人的活动区域,如今只有300多人留守。由于人数不多,在没有流动车采样点之前,这些居民只能步行前往更远的固定核酸采样点。
“一是不方便,二是不够安全。”万里街道社区管理办主任黄俊磊说。类似于新村路666号这样,只有少量人员聚集的场所,在万里街道还有数个,包括园区、学校、在建工地等区域,主要是各单位留守人员和公寓住户。如今,一天可以跑5、6个点位的流动采样点,相对独立,不会产生人员交集。
黄俊磊告诉记者,他并不清楚眼前的这台流动车是不是由早餐车改变的。但这台车使用了与早餐车相似的车型。车辆的大小刚好够两位大白同时为居民进行核酸检测,车内设置由样本储存柜等设施。在各个点位工作人员的配合下,大白们可实现多个点位之间的无缝切换,一个上午即可跑完万里街道辖区内的5到6个点位。
除了早餐车外,记者在金山区枫泾镇了解到,该镇近期的核酸检测还用上了进口房车!
枫泾工业园区一企业门外,临时贴上了装饰膜的房车成为了“移动核酸采样工作站”——车身侧面的窗户被支起,医护人员就坐在车内,正常的采样、消毒流程一个也不少。
记者获悉,以往枫泾工业园区按照企业人数设置片区,每3000人设置一个片区采样点,有些企业员工往往在路程上就需要花费近30分钟。而有了移动核酸采样车的灵活布点助阵,企业员工就可以在“家门口”完成采样。
上海内府农业专业合作社、长三角房车营地负责人赵新亮告诉记者,营地内一共留有近20辆房车,此次临时承担起采样点任务的2辆是拖挂式房车,通过前车驱动拖至指定点位后便可开展采样工作。除了可移动,舒适度也是这一新型采样点的另一大优势。
这2台房车本身的主要功能就囊括了居家和办公,空调、用水等设备都是现成的。我们选取了窗户前刚好有座椅的车型,也不需要大改,把窗户旁的窗帘卸了就行。”
赵新亮表示,考虑到最近天气越来越热,还是希望尽可能为医护人员提供更好的采样环境,保持体力。与此同时,每次采样开始前和完成后,都会有专门的工作人员对房车内部环境进行清洁消毒,以确保采样过程的安全合规。
无人机驾驶员开起了无人配送车,一趟可送400斤物资
“粽子快到了,你把‘小白’开出来吧。”5月10日下午,一批政府发放的物资到达宝山区淞南镇保利悦庭小区,小区所在三湘海尚居民区的党总支书记杨曦,通知志愿者将小区里的“无人配送车”开到小区门口。
另一边,小区志愿者金明打开“无人配送车”的电源按钮,3分钟的启动时间过后,金明通过手机上的APP,就能和配送车取得“连接”。“无人配送车”投入小区的40多天以来,金明对这套流程已经驾轻就熟。
4月初,为了解决小区物流配送的“最后100米”难题,宝山区淞南镇与无人车运营商泓舆智途、无人车厂商行深智能达成合作,尝试使用轻便灵活的“无人配送车”实现无接触配送,并向相关小区投放了6辆“无人配送车”。拥有17个楼栋、301户居民的保利悦庭小区就分配到了其中一辆。
金明平时就会开无人机,对于这类新鲜事物也颇感兴趣,遂爽快接下了操控“无人配送车”的任务。配送车刚投放到小区时,车辆的运营工程师先要遥控“无人配送车”在小区里走一遍,记住路线,并录入地图。之后,在小区内部,“无人配送车”不仅能自己沿着设定好的路线开,还能在相应楼栋自动停下,方便卸货。
可是,在实际使用中,往往会遇到超出地图范围的部分。此时,便需要遥控手柄来进行手动操作。手柄上有两个摇杆,一个负责前进、后退,另一个负责方向。金明觉得“操控很顺手,比有些玩具车还好操控些。”
下午2点半,物资消杀静置结束,金明在手机上点了几下,无人配送车的车厢便打开了。杨曦说,为了增加物资配送效率,通常情况下,无人配送车承担了大部分的配送任务,每送到一个楼栋口,都会有楼栋志愿者前来接收物资。同时,也会有志愿者使用传统的板车,同步进行剩余物资的配送。
在杨曦看来,无人配送车的“声音轻”也是一大好处。装上物资后的板车,拉动起来不可避免有“哐啷啷”的声响,“对有些需要休息的老人,以及在上网课的学生来说,影响很大。”而无人配送车“基本没有什么声音,居民在家基本听不见声响。”
20分钟后,301户居民的大部分物资均由“无人配送车”配送完毕。金明把车引导到自己的车位上,充上电。这个近期已经配送了上千件物资、被大家亲切称为“小白”的配送利器,将在充电完成后,继续投入到工作中去。
来源:周到上海 作者:张益维 谢竲 姚沁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