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之所以能够取得胜利,
除了归功于英勇作战的将士们之外,
活跃在隐蔽战线的先烈们也居功至伟。
在敌人面前坚贞不屈的红色特工们,
想到亲人和劳苦大众时却尽显柔情。
他们为亲人留下了感人肺腑的文字……

1925年,冷少农告别母亲、妻子和刚出生5个月的儿子,投身革命。后来,冷少农考入黄埔军校,在周恩来的介绍下秘密加入中国共产党。
大革命失败后,冷少农被周恩来派到南京。何应钦是冷少农的贵州老乡和老师,冷少农利用这些关系潜伏在国民党的“心脏”。
1930年10月,国民党军向红军发动大规模“围剿”。与此同时,冷少农向周恩来秘密传递出一份重要情报。
因为这份情报,红军指挥部对国民党军的作战计划了如指掌。红军连续取得了三次反“围剿”的胜利。
但长期从事秘密工作的冷少农已经多年没有回家,亲人们对他产生了误解。母亲写信说冷少农“不忠不孝,忘恩负义”。冷少农只能回信安慰母亲:
冷少农对敌人的威逼利诱无所畏惧,但家中的妻儿老小却让他无比思念。看着6岁的儿子写来的信,冷少农抑制不住心底的柔情。这封冷少农给儿子的第一封回信,竟成为他的绝笔:

1934年3月,中共中央军事特派员卢志英来到江西,找机会获取与国民党第五次“围剿”中央苏区有关的军事情报。
怎样将情报传递出去呢?卢志英找到了四本字典,由三名情报工作者用密写药水把情报的要点抄在字典上,由战友项与年传递出去交到周恩来手中。
解放战争爆发之后,斗争环境日益复杂。周恩来指示卢志英尽早撤回解放区。但为了获取情报,卢志英仍旧坚守在上海。
1947年3月2日下午,卢志英被逮捕。1948年12月17日,卢志英妻子张育民来狱中探望他。敌人不让他们见面,只送来卢志英交给她的衣服。衣领中缝着的纸上,写满了革命诗句,背面写着八个字:

卢志英的隔壁关押着因参加学生运动被捕的孙稚如。据她回忆,卢志英曾告诉她:
好在快胜利了,死了也心甘!
黎明前不是总有一段黑暗吗?黑暗过去,天就亮了。
卢志英在狱中所写下的绝笔虽然遗失,但卢志英视死如归的精神却保留了下来,他将自己坚定的信仰和最后的深情留给了亲人、战友和新中国。
来源:CCTV4《国家记忆》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华语环球节目中心新媒体
总监制/李欣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