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历中国 | 三月初九 · 蹴鞠

在古时候,

蹴鞠是清明时节,

一项盛行的娱乐社戏活动。

唐代诗人钱福有诗曰:

“蹴鞠当场二月天,

仙风吹下两婵娟。”

描写的就是一场女子蹴鞠。

蹴鞠,汉代之前称“踏鞠”,

相传由黄帝发明,

兴起于战国时期。

“蹴鞠”一词,

最早见于《史记》。

“蹴” 意为用脚蹋、踏、踢,

“鞠” 最早系用来狩猎的石球,

后来演变成外包皮革、内实米糠的球。

所以,蹴鞠在古时候,

就是以脚蹴、蹋、踢皮球的活动,

类似今天的足球。

明代《太平清话》中记载到:

“蹴鞠始于轩后,

军中练武之剧,

以革为元囊,实以毛发。”

蹴鞠在汉代开始盛行,

除了作为军中练武之术外,

宫廷和民间流行蹴鞠活动。

蹴鞠到唐宋时代尤为盛行,

开始出现职业化的蹴鞠组织和艺人。

特别是到了清明节,

人们除了踏青扫墓之外,

就会约起亲朋好友,

去户外来一场蹴鞠。

据史料记载,

蹴鞠除了有表演性项目之外,

唐代出现了能充气的鞠球,

而且开始出现竞技性的蹴鞠。

王维一首《寒食城东即事》就写到:

“蹴鞠屡过飞鸟上,

秋千竞出垂杨里。”

来源:周到上海       作者:额是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