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夺冠!双位数增长背后,太平做对了什么?

年报季,数字看真相。

近日,中国太平2021年度业绩报告出炉,一组组亮眼的数字令人惊艳。2021年,集团总保费收入达2625亿港元,同比增长12.4%。股东应占溢利75.14亿港元,同比增长14.7%。总资产达13786亿港元,较去年末增长17.9%。股东应占每股总内含价值60.536港元,较去年末增长14.3%。总保费收入双位数增长,令中国太平领跑几大上市险企。2021年,中国人寿实现总保费6183.27亿元,同比增长1%;中国平安实现寿险及健康险业务收入940.11亿元,同比减少3.98%;中国太保营业收入达4406.43亿元,同比增长4.4%;中国人保实现保险业务收入5854.23亿元,同比增长3.9%;实现归母净利润216.38亿元,同比增长7.8%。

而在市场最为关注的寿险人力及产能方面,太平的表现也极为亮眼。2021年,太平人寿原保费收入同比增长3.0%,新单期缴保费收入同比增长13.5%,其中个险新单期缴保费同比增长21.6%,两项关键指标双位数增幅折射出太平逆势飞扬的强劲。

这两项指标上扬的背后是太平人寿人力及产能的给力。2021年,太平人寿代理人人力较年初逆势增长1%,而且呈量质齐升的喜人局面——整体月人均产能、新增人力人均产能实现两位数增长,百万级保费人力2390人,同比增长96.5%,千万级保费人力29人,同比增长93.3%。在行业整体承压形势下,寿险版块的企稳向好稳住业务基本盘,巩固了太平稳健发展的良好势头。

太平人寿走稳价值导向、高质量发展之路


寿险人力及产能的亮眼表现,源于太平人寿坚定不移地走价值导向、高质量发展之路。

2021年,太平人寿在人力发展方面坚持“抓两头、带中间”,即一头抓绩优和高级主管,通过强化家族办公室、1929俱乐部、常青藤俱乐部等培养绩优个人;另一头则抓新人、抓基层主管,进一步发挥新《基本法》的优势,强化培训、培育,提升新人产能和收入。

同时,以科技赋能提升代理人的展业效率和人均产能,依托科技手段,从线上工具支持到业务场景重构,通过线上线下融合、精准掌控营销全流程、全环节,助力代理人精准、高效地做好获客、展业。

此外,太平人寿充分发挥集团生态圈优势,升级“产品+服务”模式,加快医康养生态建设和布局,提升产品及服务多元化供给,满足客户多元化个性化需求。

太平人寿总经理程永红对未来充满信心,她表示,信心来源于中国经济稳中有升,同时,从需求来看,人身险目前只完成了0到1的需求,但从1到N张保单的需求还远远没有满足。另外,核心客群呈现年轻化趋势,都将进一步助推寿险行业市场规模。

中国太平投资策略成效显著

不止是负债端表现优异,2021年中国太平资产端的表现也同样亮眼。2021年,中国太平实现投资收益 582.27亿港元,同比增长24.2%,总投资收益率为5.39%,净投资收益率为4.07%。

具体来看,这是因为中国太平选择在利率高点配置了超长期利率债,控制信用债和非标债规模。同时,对境内的A股保持中性判断,不进行战略抉择,主要依靠战术调整和品种的选择。

据了解,2022年中国太平将继续坚持长期价值投资的理念,采取哑铃型的投资策略——哑铃的一头,将继续加大风险较低的地方政府债,奠定稳定的收益基础;哑铃的中间,提高准入门槛,严防信用沉降,严防非标债券收入;哑铃的另一头,继续配置稳健性权益资产,增厚收益,弥补低风险资产带来的收益缺口。

来源:周到上海       作者:杨晓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