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报记者 陈里予
瑞金医院北部院区,是此次全市临时集中隔离收治点之一,以收治轻症和无症状感染者为主。这里是一个不断流动的场所,一批批进来,一批批痊愈离开。而在3月26日上午10时,世博展览馆临时集中隔离收治点启动收治患者,目前已有超过2500名患者入住。
组建线上会诊确定治疗方案
作为定点医院之一的北部院区,由于时间紧、任务重,一开始部分物资尚存未完全到位的情况,但这些困难不是可以给到患者的“理由”,作为医护人员,除了努力治愈,还有常常的帮助、安慰与将心比心,竭尽所能的做好协调工作。没带拖鞋、卫生用品不够,快递怎么收,想吃点儿零食怎么买,洗澡浴帽有没有……病房里的护士们很快发动起自己的亲戚朋友,给患者寄送需要的物件;还有12小时马不停蹄的志愿者、工勤人员,他们运送生活物资、清扫病区和喷洒消毒、保障大家的一日三餐……一切都在一点点捋顺。这些变化背后,是医护人员超出常人想象的付出。
这几天,各类社交平台上,不少收治在此的患者发表了“体验者”的心声。今年39岁的王先生就发帖说:“入院第四天,阳光灿烂,感觉良好!但看着一群精疲力尽的医护小哥哥小姐姐,照顾我们一群生龙活虎的‘病人’,有点不太好意思。”王先生已经在病房住了5天,他感慨医护人员的辛苦,“他们每天5点多就开始忙碌,累了就在工作台趴一会儿,真的太辛苦了。王先生说,他现在每天通过手机和家里对话,好在医院照顾得妥妥当当,家里也安心了,希望早日转阴与家人见面。
每一位患者的康复出院,离不开医务人员忘我的付出。为了给患者更好的诊疗,医生们还自发组建“线上多学科会诊”,他们利用休息时间,将治疗方案逐一“过堂”讨论。
医护接受辅导缓解病人焦虑
今年67岁的王伯(化名),近日被诊断为新冠肺炎无症状感染者。3月26日,他被送至世博展览馆临时集中隔离收治点。本来还有些惴惴不安的王伯,刚进入隔离收治点内,便收到了一份来自仁济医院医疗队的特殊礼物——一封《战友书》,他悬着的心有了些安慰。
打开这封《战友书》,映入眼帘的是一段简短而又鼓舞人心的话:“各位战友:上海的疫情防控工作正处于最吃劲状态,形势严峻复杂。打赢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是当前的头等大事。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当前必须统一思想,坚定信心,坚持不懈,抓细抓实各项防疫工作。这是一场硬仗,是一场全方位的大考,考验你我的凝聚力、团结心,更考验我们共克时艰的毅力与决心。在此,谨向与我们共同战“疫”的您致以崇高敬意,希望我们共同打赢这场疫情防控战。让我们共待花开,战“疫”胜利!”翻到背面,则是一份战“疫”指南。这是由仁济医院精心整理准备的小贴士,提醒患者每日测温、携带必备生活用品、配合护理治疗等入住隔离收治点等注意事项。
记者了解到,每位送至世博展览馆隔点H 2区域的的患者都会收到这封《战友书》。医疗队还在病区内设计了一面“科普墙”,教大家如何保护颈椎、告诉痛风患者吃什么更健康。“我们与患者携手共同与疾病作战,因此亲切地称他们为战友,希望大家能够共度时艰、共待花开。”仁济医院医疗队队员、《战友书》的设计者秦骏表示,医患双方的距离近一点,就能更早看到战胜疫情的那天。
从3月26日上午10时,隔离收治点启动收治患者以来,已有超过2500名患者入住。仁济医院肾脏科医生丁立透露,医护人员进入病区前会接受来自心理科医生的特殊辅导,“心理科医生会跟我们分享一些调整情绪的小妙招,当我们进入病区查房时,如果发现患者情绪波动,就能及时帮助大家缓解焦虑。”
来源:新闻晨报 作者:陈里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