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少从行业层面来看,已经有越来越多基金公司加入到自购大军之中。就在过去一周,随着股市的持续调整,基金尤其是权益类基金净值普遍回调,甚至有超过一半的基金,创下去年市场高点以来的最大回撤。在此背景下,包括易方达、中欧、睿远等多家基金公司公告自购。
(1)大幅回撤
就在刚刚过去的一周,股市行情可谓跌宕起伏,A股、港股跌幅过于惨烈,投资者情绪一度达到冰点,沪深300指数自2021年高点以来最大回撤幅度达到33.52%,创2015年之后最大回撤纪录。
被称为A股投资减震器的权益类基金同样面临大幅回撤。统计数据显示,普通股票型基金指数和偏股混合型基金指数分别自2021年高点至3月15日的最低点,最大回撤幅度分别达到22.87%、22.63%。
就在3月14日,上证指数和恒生科技指数分别大跌2.61%和11.03%,3月15日,上证指数和恒生科技指数分别大跌4.95%和8.1%,3月16日,上证指数盘中触及3023.3的阶段性新低。恒生科技指数在短短1年多的时间跌幅高达68.52%。
沪深300指数上周一度也跌至3942.86的阶段性低点,这意味着该指数自2021年高点以来最大回撤幅度达到33.52%,为该指数近十年第二大回撤区间,仅排在2015~2016年的47.57%的回撤幅度之后。
截至3月18日,剔除今年上市基金,上周合计有2990只权益类基金净值刷新历史最大回撤纪录,占权益类基金的一半。
(2)基金自购
而在3月16日之后,随着相关政策的出台,多家基金公司掀起了一波公募基金“自购潮”。
3月18日,中欧基金发布公告称,将使用固有资金自购旗下偏股型基金及FOF合计1.5亿元。完成本次投资后,中欧基金今年以来自购的旗下偏股型基金及FOF总金额将达到2.6亿元。
3月17日,易方达基金公告近日运用固有资金2亿元投资旗下权益类基金及FOF基金。
3月16日,睿远基金公告称,公司将使用自有资金再次申购旗下基金不低于1.5亿元,并承诺持有时间不少于5年。
3月17日,中庚基金发布公告称,自3月18日(含)起10个交易日内,丘栋荣将申购中庚价值品质不低于1500万元、陈涛将申购中庚价值先锋不低于500万元、曹庆将申购中庚价值先锋不低于200万元。
3月16日,信达澳银基金明星基金经理冯明远公开表示,近期已自购自己管理的产品超百万元。
不完全统计显示,今年以来,至少有49家基金公司公告自购,拟自购总金额超过20亿元,创下历史同期最高水平。
(3)短期谨慎
市场底部真的到了吧?投资者是不是可以抄底了?
对此,百嘉基金副总经理王群航认为,个人投资者是否跟随买入,还是应根据自己的资产配置情况、风险承受能力等做抉择。
财经评论员王超认为,投资者不能单纯地刻舟求剑,认为只要基金出现自购潮时,就是市场大底到来、投资入场的信号。事实上,通过回测数据可以发现,每当公募基金开启自购潮时,市场有可能就此筑底,但并不是每次都是底。因此,投资者应理性看待基金的自购行为,要更多地把它看作是机构投资者对目前市场具有长期配置价值的、优质资产的估值的认可,而不是盲目地把它作为简单的炒股择时风向标。
同样,中欧积极也表示,从市场趋势来看,由于实际的政策落地仍需要时间,市场在政策信号出台后往往会经历反复的寻底过程。对于长期投资者而言,近期的市场调整可能会为未来几年的超额收益奠定基础,其配置可更大程度上忽视短期震荡的高波动率压力。但是对于短期维持组合的防御性仍是必要的。
针对这些问题,上投摩根基金经理郭晨表示,对于最近的黑天鹅事件,国内的情绪反应比较过度,而近期新能源汽车等成长股的下跌与行业基本面并无太大关系,主要是受到市场情绪和流动性的影响。目前来看,新能源的景气度没有下降,新能源车的销量、各产业链的数据符合预期,短期的回调提供布局良机。
来源:周到上海 作者:李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