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社区晨报》静安区南京西路街道的责任记者沈冠君,从即日起,我将走进南京西路街道威海居委会,以日记的形式真实记录下基层防疫一线的种种日常,看他们如何在这段特殊的时期里尽心守“沪”、竭力爱“沪”。
3月16日 晴
几天下来,令我感到最意外的“女超人”,是2个月前才正式接手威海居委会党务工作的年轻姑娘——王晨。
瘦削的身材,文静的模样,个子不高,讲话也温温柔柔的,但是做起事情来却风风火火。在这次针对茂名北路93号的封控工作中,王晨主要负责对接居民楼里的“老外”。
Ernest 是93号楼的租客,3月11日凌晨,他正邀请一位美国朋友在家里做客。面对突如其来的“封楼”,两个人一时间有点不知所措。好在王晨第一时间拨通了Ernest 的电话。
“Hi,Ernest,how are you dong?……”
了解到Ernest 家里还有一位朋友,王晨赶紧在电话里询问详细情况。虽然用英语进行日常交流没有问题,但是核酸检测、隔离等专业词汇还是触及了王晨的知识盲区。“我只能一边用手机里的翻译软件翻译给他们看,一边绞尽脑汁地解释给他们听。”
因为不懂中文,“老外”们没办法进群聊接收消息。于是,王晨只能一对一地进行私下沟通,同样的内容得对着不同的人一遍遍重复,“工作量太大了,我和居委会的伙伴们从10号晚上接到通知,到14号白天,一天都没有休息过。”
Ernest 的朋友由于是临时被“封”在楼里,没有洗漱用品,前来寻求王晨的帮助。考虑到还有一些临时被“封”在楼里的群众也没有洗漱用品,朱筱菁(威海居民区党总支书记)赶紧叫来徐主任,商量着尽快为他们采购牙膏、牙刷、毛巾等日用品。
由于事发突然,朱书记和徐主任来不及做预算,只能自掏腰包垫付资金。“光是买这点牙膏牙刷就不容易,大沽路超市早上7点半才开门,又不敢等,怕买晚了群众都在等着洗漱,我就去24小时便利店买,但是有些只有牙刷,没有牙膏,我就只能再跑远点,多去几家店,直到把东西买齐为止。”徐主任一回到居委会,就赶紧把这些日用品放到被封控小区的门口,线上通知有需要的群众前来自取。
此外,为了方便居民们进行居家健康监测,威海居委会还连夜为封控楼里的九十几户居民购买了100支体温计。
除了要满足封控人员的日常生活需求,临时的突发性情况也着实令人头疼。
被“封”了没两天,Ernest就找到王晨,说自己拉肚子很严重,需要去医院。但是“封控”人员就医是个大难题,并不是自己想去就去的,居委也没有权利擅自做主,需要将情况上报到街道,然后联系市疾控中心的工作人员,叫120过来 。
简单询问过后,王晨猜测Ernest的腹泻可能是这两天吃外卖导致的。于是,她联系医生给Ernest来了一次线上问诊。按照医嘱,Ernest通过外卖买药,顺利拿到了药,缓解了症状。
王晨
就这样,王晨每天都在为了封控小区里发生的各种琐碎事不停忙碌着。一想到自己的孩子才三四岁,正是需要妈妈的时候,却只能狠心交给家里老人,王晨多少觉得有点心里泛酸,但是“并不是只有站在聚光灯下的才算是英雄,平凡又默默无闻的奋斗在一线的基层防疫工作者同样值得感动!”
来源:周到上海 作者:沈冠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