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解封了!”3月16日下午,在接受了14天封控管理后,松江区泗泾镇牡丹逸庭小区迎来解封。居民们露出欣喜的笑容,纷纷走出小区。大白志愿者们手持红旗,在居委会门口合影留念。
14天里,居民们感受了小区管理的温度,想感谢的人也有很多。其中一位,就是随时化身“心理辅导师”的城中路派出所民警田均房。他用“线上+线下”“现场+外围”的方式,多维度开展沟通工作,让社区隔离不隔爱,也让居民放下了心。
第一招:及时答疑解惑,打消居民顾虑
田均房化解居民焦虑的第一招,是及时说明情况,打消居民的顾虑。
3月2日下午,他和同事们接到通知,要将牡丹逸庭小区的一个楼栋进行封楼,还要将整个小区进行封闭。由于事发突然,田均房发现,自己的手机微信和小区微信群都爆了,全是居民的问题:“为什么封小区?封多久?”“在外面上班的人还能不能回来?”“小区封闭,要不要给单位报备?隔离14天会被辞退吗?”“隔离证明怎么开?”
为了消解居民的疑虑,田均房逐个为他们进行了解释:“接到居委会的电话后,居民要第一时间向所在单位报备。在外上班的居民,请回到小区接受14天封闭管理。隔离需要遵守哪些规定,上海有一套完整的政策,可以据此去和单位沟通。怎样开具证明,我们也会告诉你们。”
考虑到小区的上班族很多,为了防止居委办公室出现人群聚集,田均房提示大家,先把小区封控的照片拍给单位,不要一窝蜂挤过去开证明。经过一番安抚和疏导,居民的情绪稳定了许多。“我看到,在外上班的人自觉回到小区隔离,小区居民都按照要求配合了核酸检测。”田均房对记者说。
第二招:代为照顾老人,安抚隔离家属
牡丹逸庭封控时,一位来活动室窜门的茉莉雅苑居民也被封闭在小区里。他最放不下的,是自家年愈八旬的老母亲。
得知老人独自留在一条马路之隔的茉莉雅苑,需要有人照顾,田均房告诉这位居民,会尽快联系他住在市区的哥哥,让哥哥过来照顾老人。
居民的心暂时放下了,没有想到的是,他哥哥所在的小区也被封闭管理了。田均房赶紧找到茉莉雅苑所属的居委会,沟通情况:“老人不能没人照顾!”
经过商量,他们把居委电话留给老人,由居委安排志愿者,每天给老人送三餐。老人需要洗澡、擦身、如厕,会有女志愿者上门帮忙。
田均房还打开手机,让这位居民和老母亲视频连线。看到母亲一切安好、生活正常,被封闭管理的居民终于能放宽心了。
对隔离老人的照顾,还包括日常生活中及时关注老人的需求。有位老太太发现政府配送的蔬菜中没有冬瓜,有点犯愁,因为老人腿肿,想用冬瓜消肿。田均房从居委获悉此事,赶紧上街寻找冬瓜,买到后立刻送给老人,消除了老人的担忧。
第三招:调解工作矛盾,及时消除误会
忙碌的日常管控工作中,由于信息不对称,参与志愿服务的工作者和普通居民之间,难免产生一些误解。“这种情况也要及时调解,说清楚了才能消除不愉快,让双方都能更好地配合封控工作。”田均房说。
小区刚封闭时,各楼的楼组长都收到了大数据推送的居民信息,随后通知各家住户下楼做核酸。有位楼组长发现,有一户没有来做核酸,上楼敲门却有人应声,是这家的装修工人。
这户业主哪去了?为什么不配合做核酸?在与业主电话沟通过程中,楼组长提出了严厉的质疑。接电话的业主也很委屈,说自己住在外区,不在这里。
眼看双方产生了不愉快,田均房前去调解,问清来龙去脉,告诉楼组长,这家的装修工人已经配合了封控与核酸检测,不要太过担心,也感谢了对方的辛苦付出。他又劝慰业主,志愿者工作不易,希望多多理解。
至此,楼组长的情绪得到了缓解,继续投入工作,业主也理解了封控工作的不易。居民们都说,隔离期间,有个“心理辅导师”真是太暖了。
来源:周到上海 作者:何雅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