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与这场狡猾的新冠病毒的战役,胜利就在前方。
环境消杀作为疫情防控中的一项常规操作,它可以有效降低病毒传播风险,对于疫情防控工作具有重要意义。连日来,“大白”们奋战在环境消杀的一线,这其中就包括曾在去年夏天赶赴河南,转移6000多人次的上海三栖应急救援队。
面对严峻的疫情形势,上海三栖应急救援队迅速组成专业力量,五十多名在沪队员全部出动。从3月12日开始,在浦东新区周浦镇有关部门统一安排下,上海三栖应急救援队切实发挥其专业的消杀优势,参与疫情防控,为上海市民起到了保驾护航的作用。3月14日,他们火速入驻徐汇区重点防疫区域进行环境消杀工作。接下来,他们又收到了上海多个居委会、街道向救援队发出的邀请函,请求其进行疫情期间的消杀工作。
趁他们短暂休息的空隙,新闻晨报记者联系到了正忙于消杀工作的上海三栖应急救援队的几名队员。环境消杀工作的强度超乎我们的想象,但也有一些温暖的小故事让我们感动不已——守护这座城市的,从来不是什么超级英雄,而是一位位像他们一样不平凡的平凡英雄。
为降低传播风险做出有力保障
“周浦各个居委会、城管中心的环境消杀工作均由我们负责。”
副队长高航,刚刚短暂地休息下来,在电话里语速有点快。从3月12日开始,由他带队的上海三栖应急救援队率先在救援队驻地周浦开展了环境消杀工作。目前,他们又收到了包括静安寺街道在内的多个邀请函,马不停蹄地赶往下一个战场。
图片说明:上海三栖应急救援队收到的邀请函
在高航发来的现场视频里,一幕在残酷的疫情之下,无比美好的画面悄然浮现:充沛的阳光与干净的水汽交互折射着,小区里出现了一道七色的彩虹。
对于关注过郑州大雨的市民来说,这支救援队的名字并不陌生。成立于2018年的上海三栖应急救援队,主要划分为高空救援分队、地震救援分队、水域救援分队、防疫救援分队等。2021年7月,上海三栖应急救援队曾紧急赶赴河南灾区,发挥民间救援的力量,帮助当地解决了很多的实际困难。
他们中的大多数都持有专业证书,是专业的消杀人员。进行消杀工作的志愿者们也要经过培训才能上岗,参与到消杀工作中去。除了专业的消杀人员外,上海三栖应急救援队使用的各种设备也都是专业的。
图片说明:使用专业消杀设备
消杀人员穿好专业的防护服后,会背着重量超过40公斤的装有消毒剂的专业消杀机进行消杀,边边角角都可以消杀到。
专业的人员加上专业的设备,是上海三栖应急救援队消杀工作高速、有效的保障。他们为疫情期间进一步做好疫情防控工作,降低传播风险做出了有力保障。
既能帮助他人又能丰富人生
在本次消杀工作中,除了上海三栖应急救援队以外,还有两批来自西安三栖应急救援队的志愿者也加入到消杀工作的队伍中。李伟就是其中的一位。
3月14日9时许,负责西安志愿者事宜的工作人员给李伟打来电话,说总队通知支援上海抗疫。因为淋过雨,所以也想给别人撑把伞,有着专业消杀技能的李伟想到自己的家乡也得到过上海的帮助,跟家人汇报清楚之后,李伟仔细研读了西安、上海两地的疫情防控政策,就立刻前往医院做了核酸检测,当天晚上就坐飞机来到了上海。
在飞往上海的前几个小时,身为菜农的李伟还做了件“大事”,他将自己没有卖完的菜,全部捐给了街道的孤寡老人,
“周六、日,我进的菜比较多,但我身为三栖救援队的志愿者,理应尽我所能,为战胜疫情,做出贡献。”
李伟表示,他第一次做志愿者工作还是上大学时,虽然自己已经36岁了,但依然坚持在做志愿者。他觉得志愿者工作既可以帮助他人,也可以丰富自己的人生。
3月16日是李伟来到上海的第二天,他和其他消杀队员们已经磨合的很好了,也学到了许多新知识,
“目前,我们都干劲十足,但更希望疫情尽早结束。”
李伟说。
在市民之间传递着“双向温暖”
因为疫情原因,柏大壮毅然决然地暂停了工程行业的本职工作,选择先来救援队做志愿者。属于机动人员的他,主要做环境消杀,有时也会做物资搬运工作,向有需要的地方搬运物资。
救援队都会提前安排好第二天的任务,之后大家会查看自己被分配地区的地图,对将要进行消杀的地区有个大致了解。第二天就根据昨天的分配安排,穿上防护服秩序井然地做消杀工作。
图片说明:工作中的上海三栖应急救援队
工作虽然有些累,但不像做核酸检测的工作人员一样,能接触到居民。每次进行消杀时,柏大壮和队友们都是在空旷无人的广场、办公楼。即使在小区楼道里进行消杀,居民们也早早的被通知呆在家里,不要出门。
但有很多次,柏大壮和队友们在进行消杀的小区院内,看到了小区居民们透过反光的窗户冲他们打招呼,给他们加油鼓气、竖大拇指。年纪尚幼的小朋友,也学着身边家长的样子冲他们热情地打招呼,传递着“双向奔赴”的温暖。
“虽然是小细节,但每次看到居民们为我们加油鼓气,就又有动力了,肩膀上的消杀机器也顿时觉得轻了不少。可能这就是志愿者工作带来的意义吧。”
柏大壮说。
(为保护受访者隐私,本文中李伟为化名,本文照片、视频均为受访者提供)
来源:周到上海 作者:牛强 谭登方(实习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