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问 | 遭受美国60年制裁,古巴是怎么挺过来的?

多年来,西方国家尤其美国惯用制裁大棒,俄罗斯、伊朗、叙利亚、朝鲜、委内瑞拉等国都深受其害,其中受制裁时间最长的国家要属古巴。上个月是美国对古巴实施经济封锁60周年,古巴政府发表声明表示强烈谴责,称这是针对任何国家实施的最复杂、最持久、最不人道的经济战争行为,是对古巴人民人权的大规模、公然、系统性侵犯。美国为何不肯放过对古巴?遭受美国60年的制裁和封锁,古巴又是怎么挺过来的?

 

《顾问》本期访谈嘉宾:中国社科院拉丁美洲研究所古巴研究中心秘书长 韩晗

 

美国何时解除对古巴的封锁?

 

顾问:古巴导弹危机发生在1962年,美国对古巴实施的经济、金融封锁和贸易禁运也是在1962年。导弹危机和封锁政策之间有没有关联?美国对古巴的封锁为什么持续至今?

韩晗:导弹危机和封锁政策在时间上挨的比较近,但关联性并不是很大。古巴导弹危机是冷战两极格局中的重要事件,它虽然叫古巴导弹危机,但古巴只是导弹危机的发生地,它并不对事件具备主导权,导弹危机之所以发生在古巴有其偶然性,偶然性取决于它的地缘位置。古巴离美国太近,美苏争霸恰巧选中了这个点,导弹危机的行为主体是美国和当时的苏联,而美国对古巴的制裁才是更多涉及美古关系的。

美国之所以对古巴采取经济、贸易、金融领域的封锁,主要是因为古巴选择了社会主义制度却没有选择继续亲美的路线。其实在1959年卡斯特罗建立革命政权到美古交恶之间的这段时间,两国是有过接触的,卡斯特罗还曾经访问美国,但并没有获得预期的访问效果,两国才逐渐交恶。古巴不希望再次成为美国的附属国,不希望受到美国的干预,它想要寻求一条独立自主的道路。迫于当时的两极格局,它选择了社会主义制度。

美国制裁的不仅是社会主义制度,只要是不同于美国的意识形态,都会被视作安全上的威胁,尤其在美国传统的势力范围之内,这种战略是一直延续的,古巴只是其中的一个。后来的委内瑞拉以及当前一些拉美左翼政党同样被视作威胁,这是美国外交安全的底线。只要古巴选择社会主义或者保持左翼政治特征,美国出于国家风险的考量,很难取消对它的制裁。从特朗普到拜登,美国的制裁其实是加剧了,制裁的目的就是要阻止这个国家发展,古巴因此在联合国大会上指责美国侵犯人权(生命权、生存权、发展权)。

 

顾问:3月3日美国驻古巴大使馆增加人手并恢复部分领事服务,这是不是预示着美国将对古巴放宽限制?拜登政府的对古政策会不会向奥巴马时期回摆?

韩晗:这个消息主要来自美国媒体,古巴方面目前回应不多。两国复交以及互设使馆确实是在奥巴马时期,对奥巴马来说这也是其任内最大的一项外交政治遗产,但缓和对古关系并不是美国主流政策方向,传统的美国政客依然支持制裁,不认同古巴的社会主义制度。另外,美国人和欧洲人对古巴有一种怀旧的情节,留恋古巴保持的18、19世纪被殖民时期的城市建筑和文化风格,欧美民众对赴古旅游有着较高的积极性,奥巴马放松对古政策期间出现了赴古旅游热潮。特朗普时期收紧对古制裁,一方面是继续遏制古巴发展,还有一个原因是美国两党之争。拜登时期确实有所回摆,这种回摆是从非传统政治人的领导回归到传统政治人的领导,对拉美尤其是中美洲地区的具体政策表现为维持当地社会稳定,保证移民不过度流入美国,但在对古制裁问题上,拜登政府并没有放松,原因是不希望古巴的社会主义政权得到发展。尽管在签证业务上可能有所放宽,但这对古巴迫切的经济发展诉求来说,没有实质意义。

 

古巴如何度过美国制裁阴影?

 

顾问:要考察一个国家在美国的制裁大棒下如何生存,古巴无疑是最典型的案例,它这么多年是怎么挺过来的?古巴从疫情前到现在经济和民生状况究竟如何?

 

韩晗:很多拉美国家对外部市场和外部融资的需求都很高,古巴经济也是外向型的经济,第三产业尤其旅游业对它非常重要。对古巴支持最多的国家在地区外是俄罗斯和中国,在地区内是委内瑞拉等左翼执政的国家。欧洲、加拿大、俄罗斯以及很多拉美国家的游客都会选择古巴作为旅游地,这些旅游收入可以惠及古巴的民生。另外一个比较突出的领域是生物医药,它的医药其实和包括美国在内的发达国家均有合作,因为教育、宗教、医疗、文化等领域的交流不在美国对古制裁范围之内。古巴外交中,医疗服务合作是它提升国际关系及自身国家形象建设的重要方式,也是其赚取外汇的一种方式。另外,古巴还有传统能源矿业,包括镍及石油等。疫情对古巴旅游业是一个致命打击,老百姓的日子很不好过,但即便在十分困难的情况下,古巴依旧坚持国际医疗尤其抗议领域的双边、多边合作。

在社会发展领域,古巴是没有文盲的国家,它的贫富差距在拉美地区最低,人均寿命也比较高,作为热带发展中国家,它的人均寿命达到79岁左右,高于不少发达国家。它的教育以公立为主,并且实施全民教育免费政策。古巴人人均拥有医生比率非常高,比欧洲国家还要好。但另一方面,基础设施建设发展缓慢,教育和医疗的现代化水平受制于美国制裁,发展也受到限制。它的食品部分依赖进口,不能实现完全的自给自足。由于古巴施行货币并轨政策,将国内原本流通的古巴比索和可兑换比索进行了统一,造成了古巴比索汇率的下跌,对国内物价也带来了较大冲击。虽然政府进行了积极的政策性调控,采取提高工资水平应对通货膨胀,但是,由于疫情期间食物等商品进口出现问题,部分国际贸易订单也出现支付性困难,造成社会生活必需品供需矛盾尖锐,物资供应短缺进一步加剧了通货膨胀风险。当前古巴处在经济的低点,能否找到新的经济发展点,是古巴政府的最大任务。

顾问:在美国制裁的阴影下,古巴如何坚强地存在于国际社会?

韩晗:如果说美国把拉美视作自己的“后花园”,那么,古巴就是拉美地区抵御美国的第一道地理屏障。一个绝对大的美国和一个绝对小的古巴在政治博弈中没有可比性,古巴作为受压制的一方,经济上饱受美国制裁,但是,它在外交和国际关系领域却实现了一个“小国大外交”的典范,国际影响力大于国家体量。古巴的建交国数量规模非常大,基本上和世界上所有的国家都有联系,在地区和国际两个层面都比较积极。它是很多周边组织的成员国,在人权和地区合作等多个领域都会积极发声。反美的姿态某种程度上也提升了它在国际上的影响力。在对外援助方面,它在非洲、拉美地区都有长期和持续的医疗与医师服务的援助,这种合作客观上增强了它和这些国家之间的双边关系和地区存在,它在很多国家的形象建设也是比较正面的。

来源:周到上海       作者:顾文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