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困境与病痛,这位文化人如何找回“希望之春” | 上海会客厅

一个拿了二十年笔杆子的文化人,

一个四十岁创业失败的中年男性,

一个被诊断为中度抑郁症的患者,

在接触中华武术文化中找到自我,

在妻子建议下发起武术文化沙龙,

他的人生出现了反转并走出困境。


晨报视频节目(视频素材拍摄于2022年2月)

笔杆子下海创业失败,抑郁症复发

在决定开武术文化沙龙(本文统称为“武馆”)之前,李晓栋已经拿了二十多年的笔杆子,写作曾占据了他人生中大部分时光。

李晓栋大学念的是文科专业。毕业之后,他进入知名媒体做过记者和编辑;之后,做过电视剧和历史纪录片的编剧,参与拍摄过历史纪录片《血战常德》《陈绍宽的海军梦》《蒋介石与胡汉民的恩恩怨怨》。

作为海派文化人士,李晓栋曾经写过书,参与了《海派文化地图》系列丛书中奉贤和杨浦卷的编著工作。在他看来,奉贤在海派文化地图中,是独具数千年独特历史文化的宝地。五千年前,这里出现了上海较早的古人类“江海良渚文化”;三千年前,传说孔丘弟子言子在此教化吴人。

《海派文化地图》系列丛书奉贤卷和杨浦卷(本报资料图)

而有着风云百年历史的杨浦区,曾有山,曾有千年古刹,历史文化遗迹俯拾皆是。曾经的大上海计划,“杨树浦大烟囱”背后的工业奇迹,英国古堡式建筑内的自来水厂,石库门“华忻坊”中的海派文化,八埭头的海上繁华录……

2015年后,李晓栋进入了一家上市企业从事品牌公关工作,过了几年安生日子。虽然也接触到了企业管理,但主要在搞文字工作。到了2019年,李晓栋已经41周岁了,遇到了职业发展的“天花板”。离开企业之后,李晓栋尝试选择创业。很不幸,公司选在2020年启动。市场的不景气和疫情的反复,导致公司的业务入不敷出,损耗空转、债台高筑,创业遇到了极大的困难。

在经营不善和债务危机下,公司熬到了2021年初夏,李晓栋的身体也损耗得差不多了。糖尿病、失眠和久违的抑郁症同时困扰着李晓栋,它们就像魔鬼每天在吞噬他的身心。

半夜,我无法入睡。好不容易迷迷糊糊躺了几小时,到了清晨,我又要摸着疼痛难忍的胸口从床上艰难地爬起。

在好友的介绍下,李晓栋前往位于宛平南路600号的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重症科,朋友介绍的专家接待了他,两个人谈了整整一个多小时。聊到最后,专家对李晓栋说:“李老师,我理智而负责地告诉你,你得的是中度双相抑郁症,已经到了需要药物介入治疗的阶段。”

码字人与武结缘,迷上中华武术文化

回忆那段时间的心理感受,李晓栋说:

一个人真的像我这样像跌到了谷底,也只有坦然,因为已经跌不动了,跌不动了才会反省调整,才有转机求生的出现。

虽然李晓栋做文化和自媒体亏损得一塌糊涂,但命运却一直在推动着他去尝试走一条新路。人生下一步往哪里走呢?居然是从之前他喜爱的武术开始。

让我们把时间的指针先拨回到十多年前。那时,李晓栋是微胖界人士,喜爱大口喝酒、大块吃肉的酣畅淋漓,极度缺乏锻炼。回顾李晓栋的家族史,叔公因参与斗殴被人打断腿,爷爷由于练功伤了膝盖而终身致残,“练武”“打拳”这些在他的心里都是负面的,还受到一些文化人“重文轻武”老观念的影响:

那些大脑壳充满智慧的人,出口成章,能言善辩,会得到大众的尊敬,被人尊称为“先生”;而那些肌肉发达、孔武有力的人,很容易被人认为是“头脑简单”、“逞勇斗狠”的人。

2012年在南京李晓栋与一位卖菜人的武艺切磋(插图)

2012年李晓栋在南京的一次奇遇,通过和巷子里一位卖菜人的武艺切磋,让他对中华武术文化的看法有了转变:

这次奇遇,也让我真正了解了太极拳的练法和打法,改变了自己对中国传统武术的认知。而这位卖菜人太极拳师爽直、热情的个性和这个武术界群体,也是我以前没有遇到过的。

此后,李晓栋认识了上海武术家严承德(精通太极拳、形意拳、八卦拳及各类刀、枪、剑等,是杨式太极拳第五代传人),正式拜师学习中国传统武术。

武术就这样走进了李晓栋的生活,李晓栋最初在马路旁练习武术,有一天“冒出”来一个人要和他挑战,最后被他制服了,这个人成了李晓栋的第一个徒弟。此后,跟着李晓栋学武的人渐渐多了起来。

他们从马路转到公园里练武,后来去街道活动中心练武。由于跟李晓栋学武和一起训练的朋友多了起来,他有时就利用创业时租借的办公室楼下的闲置场地接待大家。

开武术文化沙龙,人生峰回路转

2021年春节,李晓栋带着几位武友去参加了上海武术界的汇报表演活动,竟然拿了几个奖回来。这对于经营惨淡的文化公司而言,是个意想不到的收获和激动人心的鼓舞。这年的春天,李晓栋又被选为上海某区武术协会副秘书长。

2021年的秋天到了,公司面临生死存亡的选择,看到学武的朋友经常来公司楼下场地练武,李晓栋的妻子提了一个建议:“既然你那么喜欢武术,为何不考虑把园区地下室的闲置场地利用起来呢?”没想到,这个无心插柳柳成荫的点子居然改变了李晓栋的人生。

有道是“妇唱夫随”,李晓栋带领着师兄弟和一帮徒弟立马干了起来,把闲置场地打理成一家武术风味浓厚的武馆,美其名曰“上海东方武术文化沙龙”。来这里练武的人,有的叫李晓栋“师父”,有的叫他“老师”,还有的叫他“馆主”。但是,他更喜欢把武馆叫做“道场”,喜欢别人称自己为“山长”(编者按:历代对书院讲学者和主持人的称谓)。

搞文字与开武馆有什么不同,李晓栋告诉记者:

我们花了一个月装修,陆续添置训练器材,再通过人介绍人来体验教学训练,每周来体验的人慢慢多起来。武术协会、各门各派、各种拳种和体育社团的朋友们都来我们这里活动交流。从健身、传武、气功、拳击、摔跤、散打、空手道,大家都玩得很嗨。

李晓栋一个人担任馆主、教练、门卫、销售和品牌公关,忙得不亦乐乎。据他后来自己回忆,这或许对抑郁症的缓解大有好处。

李晓栋获得“2021长三角传统武术和散打比赛”形意拳铜牌

2021年11月,李晓栋带着武术教练和会员参加了“2021长三角传统武术和散打比赛”,包揽了武术C类拳种的金牌、银牌和铜牌。慕名来武馆的人更多了,专业的武术教练也开始加入了武馆。武馆成为了区武术协会所属的武术社团,开展武术交流活动。

李晓栋的一位出版界老友告诉记者:“我没有想到他会有抑郁症,因为自己有朋友生前曾得过这个病,现在想来很可怕,那个朋友最后因为抑郁症而离开了我们。”

一位媒体老友调侃道:“你这样的人,在文人圈没人能打得过你,在武人圈没人能写得过你,你是两头不吃亏的稀缺人才。”

2022年的这个正月来得很早,李晓栋感觉自己走出了抑郁症的阴影:

从除夕到正月初十,我每天做一百个深蹲、俯卧撑、仰卧起坐来告诉自己,我是个习武之人;再码一千个字,告诉我自己我还是个文人。

2022年的春天,李晓栋终于找回了久违的快乐和自信。

友情提示:李晓栋告诉我们,考虑到目前疫情,这段时间武馆暂不对外开放,待到山花烂漫时,欢迎喜欢武术的各界朋友来交流。

本期新闻晨报·周到《上海会客厅》节目,我们邀请到了邀请到了海派文化人、青年评论家、武术评论家、纪录片编剧李晓栋,聊聊他对走出困境的看法,同时分享自己与抑郁症斗争的经历。在他看来,改变心态、调整方向、放得下、拿得起,危机就是机遇。

创业失败,43岁开武馆跨界转型

Q 新闻晨报·周到:为何把开武馆称为自己的跨界转型?

A 李晓栋:我是一个做了二十年文字工作的人,从记者做到编辑再到写书写电视剧。按照职业规划,我应该就这样写字写到退休。但我却在43岁时成了武馆的馆主,就像一个模拟人生游戏中的ID,从一介文人变成了一个拳师,这种跨界很大、很突兀,甚至以前的同事们都感觉有些接受不了,充满了戏剧性。

李晓栋(合影中间穿黑衣黑裤者)和教练以及会员在一起

Q 新闻晨报·周到:当时你怎么会想到去创业?你认为自己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A 李晓栋:创业的初衷很简单,当时我40岁,这是一个有点尴尬的年龄。拼体能,拼不过00后和90后。拼资历,拼不过比我资历更老的人。上不上,下不下。其次,工作技能单一,因为你除了会写文章,不会其他技能。

所以,我决定去选择开公司创业,一是自己可以选择的方向不多。二是属于无知者无畏。

这次“跳海”式的创业可是让我终生难忘。在被一个不靠谱合伙人的怂恿下,我从银行借了一笔几十万的创业贷款,试着做自媒体和在线贸易。由于去做了自己不擅长的行业,经验不足。加上用人不当,在企业的经营、管理、财务上也没有经验,我去找了一批不懂自媒体和线上销售的人去做自以为懂行的事儿,类似一群放牛的人牟足了劲上撒哈拉大沙漠里挖水井而不是挖石油,结果越挖越惨。其次,企业受疫情的影响也非常非常的大,我们接的一些线下文化项目也被疫情打乱了。

练武,让自己的内心变得强大自信

Q 新闻晨报·周到:这些年你除了学习武术之外,还接触了哪些功夫?

A 李晓栋:在这10年中,我不断和人切磋交流,拜师学艺,武艺也开始进步。在接触了中国传统武术、空手道、合气道、剑道、柔道、搏击、拳击等传统和现代格斗后,我最终在2020年拿到了中国空手道协会一级资质,选择日本空手道和中国传统武术C类拳种(形意拳、通背拳、意拳)作为我的发展拳种。

Q 新闻晨报·周到:学拳的这些人,你觉得他们练武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A 李晓栋:他们学武术,主要目的是让自己变得强壮、不再手无缚鸡之力。让自己的内心变得强大自信,不再懦弱胆小、变的有胆量、有魄力。他们一开始有的弯腰驼背,有的胆小懦弱,有的畏畏缩缩,经过严格训练之后,他们一个个精神抖擞、腿脚灵活,论技术能打套路表演,论技击能打对抗格斗,再也不会被人讥笑为懦夫了。

李晓栋获得中国空手道协会级位证书

Q 新闻晨报·周到:我注意到你的个人介绍,上海市武术协会会员、国际空手道联盟会员,区武协副秘书长。对于很多作家来说,也许加入作协是一个标配,但你没有,有没有觉得遗憾?

A 李晓栋:不遗憾。能否加入作协与能否创作出读者喜爱、群众喜欢的文学作品之间关系不大;其次,我目前没有被作协吸收,也说明了我的作品可能还要继续努力,这对我来说,也是一种鞭策。

Q 新闻晨报·周到:除了武术之外,你还有什么兴趣爱好?

A 李晓栋:我个人爱好不多,从事文字工作二十多年,我最大的爱好还是观察社会、喜性思考和勤奋写作。除了写作,我还喜欢做些军事题材的模型,比如拿破仑战争时期的兵人、二战题材的坦克装甲模型,还有公交车等。

Q 新闻晨报·周到:这个制作模型给你带来了什么乐趣?

A 李晓栋:制作兵人和坦克模型时,能集中人的注意力,磨练人的耐心,放松人的神经;其次,能告诉自己,人类不要战争。做一个兵人和坦克模型要花很多心思,从开模、浇铸、拼装、打磨、上色、布景、沙盘,有很多的工序,花费很多的精力,但是你要毁灭它们,很容易,叫一个熊孩子来,瞬间就把你的模型都砸毁。同样,一个人的生命更是来之不易,战争就像有个凶恶残暴的熊孩子,它们会让更多的来之不易的生命瞬间毁灭。

李晓栋制作的兵人和坦克模型

Q 新闻晨报·周到:据说开武馆其实是你妻子的建议,你妻子对你有过抱怨吗?

A 李晓栋:这几年创业受挫,也给家里造成了很大的损失。但是,我妻子还是理解和支持我的。

抑郁症:让你感觉焦虑、悲观、无力、绝望

Q 新闻晨报·周到:能否形容一下当时得抑郁症的情况?

A 李晓栋:抑郁症是以前工作时落下的病根,主要是压力太大导致的。这几年创业,又复发了。抑郁症的症状就是让你感觉焦虑、悲观、无力、绝望。除此之外,每天起床时胸口发紧、非常难受。让你无法面对新的一天,不想起床走出去工作,面对社会、面对同事。如果发病严重,就是感觉你内心被一种无法抗拒的黑暗力量控制,让你感觉一切都是没有希望的,绝望的。

图片By视觉中国

Q 新闻晨报·周到:第一次去“600号”看医生,有没有感到很恐惧?

A 李晓栋:没有。当时一位家里有抑郁症患者的朋友已经感觉到我必须到了要去接受医学介入的状态。于是经过好友的介绍,我去找了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的专家。经过谈话和诊断,他一眼就判断我患病了。专家对我说,你能感觉到自己要来治疗了,这是好事,越早介入治疗越好。

Q 新闻晨报·周到:你觉得自己的抑郁症已经好了吗?

A 李晓栋:正在不断好转,如果恢复得好,能保持不再复发。现在我在练武和格斗时,整个人的状态就非常的棒。医生说,抑郁症是终生疾病,人要与病共存,要不断的随访和控制,尽量减少复发的频率。

改变心态,危机就是机遇

Q 新闻晨报·周到:对于那些在人生当中遇到困境的朋友,你个人建议是什么?

A 李晓栋:正如狄更斯在《双城记》所描写的:“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这是一个最坏的时代……这是希望之春,这是失望之冬; 人们面前应有尽有,人们面前一无所有。”所以,只要你改变心态、调整方向、放得下、拿得起,危机就是机遇。

李晓栋教授外籍人士太极拳

一个人真的像我这样像跌到了谷底,也只有坦然,因为已经跌不动了,只有跌不动了才会反省调整,才有转机求生的出现。

面对困境,面对病痛,用一位我熟悉的智者的话“面对它,接受它,消灭它!”

来源:周到上海       作者:严山山